俄國作傢。生於地主傢庭。1836至1840年先後在彼得堡的工程學校和美術學院學習。曾在皇傢劇院管理處等機關供職。主要作品是兩部中篇小說:《鄉村》(1846)寫孤苦伶仃的女農奴阿庫林娜被折磨至死的慘劇;《苦命人安東》(1847)描述遭受慘重剝削的農奴安東苦難的一生,表現瞭對農奴的同情和對農奴主的憤懣,得到別林斯基的好評。謝德林指出,這兩部作品確認農民也具有人的尊嚴和價值,從此“這一思想便在俄羅斯文學和俄國社會中牢牢地紮下瞭根”。此後他創作瞭一些反映普通人民生生活、暴露不公道的社會現實的小說。50年代後半期,在革命民主派和自由派的鬥爭中,他站在後者一邊,寫出瞭充滿矛盾情緒的中篇小說《殷勤好客的學校》(1855),既同情民主主義,又對車爾尼雪夫斯基進行攻擊。後於1860年與《現代人》雜志決裂。這段時期的長篇小說《漁夫們》(1853)和《移民》(1855~1856) 描寫農民生活,記載瞭豐富的民族學材料;但僅限於以溫和的自由主義觀點同情人民。1858至1859年從海路環遊歐洲,並作遊記《“列維贊”號海輪》(2卷,1859,1863)。60至70年代擱筆。80年代創作的中篇小說《橡皮的孩子》(1883)描寫一個孤苦無告的孩子到馬戲團學藝,在演出中摔死的悲慘故事。晚年所著《文學回憶錄》(1892~1893)包含珍貴的文學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