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雕刻傢。生於維爾諾城(今維爾紐斯)。1862年進彼得堡皇傢美術學院作旁聽生。他的創作與巡迴展覽畫派有密切的聯繫。他本人與И.Н.克拉姆斯科伊、И.Е.列賓、Β.Β.斯塔索夫等保持著深厚的友情。安托科爾斯基的初期創作《裁縫》(1865)和《守財奴》(1865),以高浮雕的形式,刻畫瞭小省城裏貧窮的猶太裁縫和慳吝人的生動形象,表現手法細膩,具有當時油畫的特徵。他的名作《伊凡雷帝》和《彼得大帝》(1872),以人物心理刻畫的深度見長,是19世紀後期俄國雕刻中中的力作。1874年,安托科爾斯基由於健康狀況不良,長期住在意大利和法國。在這些年中,他創作瞭以道德和哲學為主題的作品,他先後塑造瞭《在人民面前的耶穌》(1874)、《蘇格拉底之死》(1895)、《哲學傢斯賓諾薩》(1882)、《在另一個世界裡》(1887)。在這些作品中,表現瞭他自己的傷感情緒和無聲的悲哀,以及遠離俄國現實生活的苦惱。80年代後期,他重又以俄國歷史題材進行創作。1888年,完成瞭《葉爾馬克紀念碑》;同年創作瞭雕像《編年史傢涅斯托爾》。這兩件作品以構思的完整和明確著稱。安托科爾斯基是19世紀後期雕刻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收藏在特列恰可夫畫廊和俄羅斯博物館。

《彼得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