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字業之,一作鄴之。桂林陽朔(今屬廣西)人。大中四年(850)進士。曾為天平節度使掌書記。遷太常博士,曆祠部、吏部郎中,仕至洋州刺史。

  曹鄴和於碤、劉駕等在創作中都致力於古詩和樂府,反對當時拘守聲律和輕浮豔麗的詩風。他的詩廣泛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疾苦。如《捕魚謠》:“天子好征戰,百姓不種桑;天子好年少,無人薦馮唐;天子好美女,夫婦不成雙。”對最高統治者予以大膽的譴責和諷刺。《官倉鼠》:“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不啻為貪官污吏寫照。又如《築城》:“嗚嗚啄人鴉,軋軋上城車,力盡土不盡,得歸亦無傢。”寫出沉重徭役使農民傢破人亡的慘狀。他的詩質樸洗煉,多采用民間口語,有些接近謠諺,而筆鋒銳利,富有戰鬥性。

  有《曹祠部詩集》2卷。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