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作傢、政治傢。原名塞孔多·特蘭奎利,出生在義大利南部阿奎拉省偏僻、貧困的山區。少年時接受宗教教育,後來改變信仰,參加政治鬥爭,編輯左派刊物,宣傳社會主義思想。1921年,義大利共產黨成立,西洛內成為領導人之一。法西斯上臺後,西洛內轉入地下,負責意共地下刊物的出版。後流亡國外。1930年同共產國際發生分歧,退出意共,與社會黨合作,繼續從事反法西斯活動。

  1930年,西洛內發表長篇小說《豐塔瑪拉》,以特寫的筆法,農民自自敘的方式,展示意大利農村的貧困、愚昧、黑暗,塑造瞭一個敢於反抗法西斯的淫威、英勇獻身的農民的形象,預示瞭意大利農民的覺醒。全書洋溢著強烈的反法西斯精神,出版後在國際上引起瞭巨大的反響。

  長篇小說《面包和酒》(1936,1955年改名《酒和面包》重版)描寫一個神學院學生拋棄宗教信仰,投身社會主義運動,遭到法西斯的迫害。小說揭露法西斯主義是扼殺自由、正義的邪惡勢力,但又把社會主義當作一種宗教信仰。另一部長篇小說《雪地下面的種子》(1942)表現同樣的主題。

  戰後,西洛內返回意大利,擔任社會黨領袖。1948年退出社會黨,不再參加黨派活動。50年代以後創作瞭不少作品。長篇小說《路加的秘密》(1956)通過蒙受40年冤獄的農民路加的遭遇,表達維護人的自由和尊嚴的思想。中篇小說《一個可憐的基督徒的命運》(1968),描寫13世紀羅馬教皇西萊斯廷五世同紅衣主教卡埃塔尼之間的沖突,抨擊代表邪惡、扼殺人的尊嚴的專制勢力。文集《可靠的出路》(1965)記敘西洛內脫離基督教的始末,以及他後來同共產國際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