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薩米恩托

  阿根廷政治傢、作傢、教育傢、社會學傢。出身貧苦,靠自學獲得淵博的知識,很早就表現出在教育和辦報方面的才能。16歲隨同叔父在故鄉聖胡安主持一所學校;18歲就在當地出版一份報紙。由於參與政治鬥爭,被迫於1831至11836年間流亡智利。回國不久,因激烈反對羅薩斯獨裁政權而再次亡命智利(1839~1851)。在這期間,他受智利政府的委托,先後赴歐洲、非洲和美國考察教育,寫瞭《歐洲、非洲和美洲之行》(1848),並創建瞭拉丁美洲第一所師范學校。與此同時,受聘為《信使報》工作。這時他和委內瑞拉作傢安德烈斯·貝略就語言和文學等問題展開瞭一場在拉丁美洲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論戰。薩米恩托作為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抨擊貝略在語言學方面的保守立場,指出“人民是語言的真正創造者”。他反對古典主義,主張學習法國的浪漫主義精神,以建立拉丁美洲的民族文學。這場論戰以薩米恩托的勝利告終。1850年,他參加烏爾基薩的反羅薩斯的軍隊,次年進入佈宜諾斯艾利斯。後因與烏爾基薩政見不合,於1852年第三次旅居智利。1856年回國後,當選為眾議員。1864年起,先後任駐智利、秘魯和美國的外交使節。1868至1874年任共和國總統。1875年被選為參議員,1879年擔任內政部長和全國教育最高總監。

  薩米恩托的著作有全集52卷。著名的作品有《法昆多,又名文明與野蠻》(1845)、《關於公眾教育》(1849)、《外省回憶》(1850)、《格蘭德軍隊的戰役》(1852)、《一百零一夜》(1853)、《美洲青年團結的基礎》(1860)、《美洲的種族沖突與和諧》(1883)、《多明吉托的生平》(1886)等等。其中以文學傳記《法昆多》最有代表性,作者通過對這個綽號為“草原之虎”的拉裡奧哈省和卡塔馬卡省軍事寡頭法昆多生平的剖析,探討阿根廷獨裁統治和社會無政府狀態產生的根源,給羅薩斯政權以激烈的抨擊,同時通過對加烏喬生活和潘帕斯草原自然風光的描繪,表達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的信念。作品想象豐富,感情熾烈,風格奔放豪邁,語言雄辯辛辣,是拉丁美洲文學中浪漫主義的經典之作。

  

參考書目

 Ricardo Rojas,El profeta de la pampa. Vida de Sarmiento,Buenos Aires,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