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室町時代的戲劇傢。原名結崎三郎元清,世阿彌是他的藝名。父親是14世紀著名戲劇傢觀阿彌。世阿彌少年時代開始登臺演出,成年後繼承和發揚瞭父親的表演經驗和戲劇理論,對粗樸的歌舞劇種之一的“猿樂”進行瞭重大改革,把歌、舞、道白和表演技巧融為一體,創造出“能”這一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奠定瞭能劇的基礎。世阿彌晚年受到日本執政者足利義教的排斥,流落僻鄉佐渡島,悲慘死去。

  世阿彌不僅是優秀的能劇演員,而且是出色的能劇作傢。流傳至今的2200多出稱為謠曲的腳本,據說半數以上是他的作品(一說可證實的為40餘出)。他創造的歌舞形象,大多數以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伊勢物語》、《平傢物語》等為依據。謠曲語言流暢、典雅,富有表現力,並能將古歌、物語的文句巧妙地加以運用。他的創作分為種、作、書三個階段。種是選定題材;作是按“序、破、急”的層次安排全劇情節;書是把全劇用詞章表現出來。代表作有《高砂》、《實盛》、《老松》、《忠度》和《井筒》等。

世阿彌手跡

  世阿彌的著作有《世阿彌十六部集》,其中《花傳書》、《至花道》、《花鏡》、《能作書》、《申樂談儀》和《卻來花》等,闡述瞭能樂的藝術論、演技論、創作論等,確立瞭能劇的基本理論。他主張演技的重點在於對象與主體的融合,並強調用象征手法進行樸素的表現。在演出上主張“動靜得宜”。他從戲劇的內在邏輯和嚴格的層次出發,闡述瞭“花”和“幽玄”的理論。“花”是要求具有感動觀眾的最高水平的表演技巧,“幽玄”是以宮廷貴族的優雅風貌為表,以武士、禪僧的樸素、剛健的氣質為裡,通過表情、歌唱、道白、音樂、舞蹈等藝術手段塑造年輕人和貴族女性的典型。他認為能劇的根本思想,寓“幽玄”於演出之中,取得觀眾的理解和共鳴,達到“眾人愛敬”的效果。世阿彌的藝術成就在日本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