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中世紀國語詩歌形式之一,又名短歌和時節歌。形成於高麗朝末期(14世紀末),源於新羅鄉歌和高麗歌謠。在形式上又區分為平時調、連時調、於乙時調、辭說時調四種。平時調是六句三行短詩,分初章、中章、終章。一章實際上隻是一行。初章和中章,前句由3、4音節,後句由3(4)、4音節組成;終章前句由3、4音節,後句由4、3音節組成,是14世紀末至15世紀時調的主要形式。有固定的曲調,可供吟詠。調子緩而低沉。連時調是組詩形式,由短向長發展。於乙時調和辭說時調均為適應內容容表現的需要而加長的時調形式。辭說時調在音律方面更自由些,雜有對話,增加瞭敘事成份。早期的時調,主要是高麗朝遺臣的忠君懷舊之作,也有少量愛國作品。16至17世紀,江湖時調、隱逸時調和道學時調占主要地位,表現男女愛情的作品也不少。創作時調的已不限於封建士大夫,湧現出一批平民作者。時調在李朝一代一直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