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文藝學傢、作傢。生於教師傢庭。彼得堡大學語文系肄業。1914年開始文學研究工作,與未來派接近。他以赫列勃尼科夫、馬雅可夫斯基等的藝術實踐為依據,研究詩歌語言的特點,是俄國“詩歌語言研究會”的主要成員。文學理論中形式主義學派的創始人之一。早期的主要著作是《關於散文理論》(1925)。他把語言藝術首先看作是一種詞語構造,認為研究文學理論就是研究詞的內部規律性,分析作品時不必重視其思想內容:“新的形式並不是為瞭去表現新的內容,而是為瞭去取代已經失去瞭藝術性的的舊形式。”30年代以後他意識到形式主義理論的局限性,逐漸放棄瞭這套理論,轉向對蘇聯文學的研究,寫有關於高爾基、馬雅可夫斯基、肖洛霍夫等作傢的評論文章;對列夫·托爾斯泰也有較系統的研究,撰寫瞭《托爾斯泰的小說〈戰爭與和平〉中的資料與風格》、《列夫·托爾斯泰》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