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達三

  日本小說傢。生於秋田縣平鹿郡橫手町。逝於1985年。1924年關西中學畢業。1925年入早稻田大學,中途退學,在《國民時論》社任編輯。1930年移居巴西,半年後回國,仍在《國民時論》社任職,寫瞭遊記《最近南美往返記》((1930)。1932年任《摩登》等雜志編輯,並參加《新早稻田文學》、《星座》等同人雜志的工作。

  石川達三的小說《蒼氓》(1935),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描寫日本貧苦農民在移居巴西前後所遭受的苦難,獲第一屆芥川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之後,他根據實地觀察,寫瞭《活著的士兵》(1938),客觀上起瞭揭露日本侵略軍隊制造南京大屠殺的作用,遭到日本軍部的查禁,受到刑事處分。之後,他在軍部的壓力下,寫瞭《武漢作戰》等,肯定侵略戰爭。他還寫過一些具有風俗派傾向的作品,如《墮落的詩集》(1940)、《惡的愉快》(1954)、《在自己的洞穴中》(1955)等。

  戰後恢復瞭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大多數作品反映戰爭期間人民的苦難生活和戰後人民為爭取獨立、和平、民主的鬥爭,以及揭露社會的弊端。代表作品《風中蘆葦》(1951)描寫一個雜志社的社長對侵略戰爭持消極抵抗的態度,揭露戰爭發動者的野蠻行為。《人墻》(1959)以日本教職員工會反對“勤務評定”的鬥爭為背景,描寫富有正義感的教師反對向學生灌輸軍國主義思想。《破碎的山河》(1964)以戰後一個壟斷資本傢為主人公,對他的為人和事業進行瞭批判。《金環蝕》(1966)是寫日本保守黨內部由於一件貪污行賄案引起的勾心鬥爭的故事。1968年出版的《青春的蹉跎》,獲1969年菊池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