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總集。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至四十五年十月,由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潘從律、汪士紘、徐樹本、車鼎晉、汪繹、查嗣瑮、俞梅10人奉敕編校,由曹寅負責刊刻事宜。

  此書凡900卷,目錄12卷,共計收詩48900餘首,作者2200餘人,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簽》和清初季振宜《唐詩》的基礎上,旁采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所載,拾遺補缺,網羅瞭唐五代的詩歌,包括已結集者及散佚者而成。全書以帝王後妃作品列於首;其次為樂章、樂府;接接著是歷朝作者,略按時代先後編排,附以作者小傳;最後是聯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夢、諧謔、判、歌、讖記、語、諺謎、謠、酒令、占辭、蒙求,而以補遺、詞綴於末。它不但全部收集瞭唐代著名詩人的集子,而且廣泛搜羅瞭一般作傢及各類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瞭唐詩的繁榮景象。

  《全唐詩》在編校時,曾訂正過一些所收材料的錯誤。《四庫全書總目》指出:“如《冊府元龜》所載唐高祖賜秦王詩,則考訂其偽托。又舊以六朝人誤作唐人者,如陳昭儀沈氏、衛敬瑜妻之類;以六朝人訛其姓名誤為唐人者,如楊慎即陳陽慎、沈煙即陳沈炯之類;以六朝詩誤入唐詩者,如吳均妾《安所居》、劉孝勝《武陵深行》誤作曹鄴,薛道衡《昔昔鹽》誤作劉長卿之類;唐詩之誤以詩題為姓名者,如上官儀《高密公主詞》作高密詩,王維《慕容承攜素饌見過》詩作慕容承詩之類,亦並厘正。”“至於字句之異同,篇章之互見,根據諸本,一一校註。”但由於編纂時材料條件等限制,以及舊時代大型官修書難免謬誤的通病,此書也還存在漏收、誤收以及小傳疎舛、篇章復出、作者張冠李戴、詩題錯誤、小註錯誤等問題,如對唐宋詩人起過影響的王梵志詩,在唐末廣泛流傳的紀事長篇韋莊《秦婦吟》,都保存在敦煌寫本中,當時無從見到,此書也就無從搜羅。但盡管如此,它仍不失為一部資料豐富和比較完整的唐詩總集。

  《全唐詩》最早的本子,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揚州詩局本,120冊。光緒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4函),歸並成32卷。1960年中華書局排印本,精裝12冊,以揚州詩局本為底本,除斷句外,還改正瞭某些明顯的錯誤,書後並附有作者索引。

  關於《全唐詩》的輯補,最早有日本上毛河世寧所輯《全唐詩逸》3卷,中國有《知不足齋叢書》本,中華書局本《全唐詩》附錄此書於後。今人王重民根據敦煌所出的材料,輯有《補全唐詩》和《敦煌唐人詩集殘卷》,前者收詩104首,後者收詩62首,但王梵志詩仍然漏收。今人孫望有《全唐詩補逸》20卷,共收詩830首,詩句86句。童養年有《全唐詩續補遺》21卷,收詩1000餘首,詩句230餘句。以上4種由中華書局匯編為《全唐詩外編》,1982年刊行。王重民另有《補全唐詩拾遺》,刊載於《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4輯,其中有52首為《全唐詩外編》所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