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文學傢。字複之,號遯庵,別號菊莊。絳州稷山(今屬山西省)人。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後中進士,但入仕無門,在山村過著閒居生活。金亡,避亂龍門山中。蒙古汗國時期,與友人遨遊山水,結社賦詩,自得其樂。

  段克己為河汾詩派作者,兼擅填詞,存世作品中一些詩詞,寫故國之思,頗有感情。如“塞馬南來,五陵草樹無顏色。雲氣黯,鼓鼙聲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險,將軍束手,無籌策。漸煙塵,飛度九重城,蒙金闕”(〔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他也關心民間疾苦,曾哀吟“生民冤血流未盡,白骨堆積如山丘”(《癸卯中秋之夕與諸君會飲山中,感時懷舊》)。然而寫得最多的還是山光水色和隱逸生活,刻畫山川的雄偉(如《乙巳清明遊青陽峽》),描繪風光的綺麗(如〔滿江紅〕《壽衛生行之》),都有特色。寫隱居生活如:“四壁摧頹手重泥”(《冬夜自適》)、“便把鋤頭為枕,眠芳草”(〔滿庭芳〕《山居偶成》),雖隻是生活片斷的記錄,但也可以看出他是安於淡泊和有勞動體會的。前人稱段克己的作品骨力堅勁,意致蒼涼。在繼承文學傳統方面,他受蘇、辛的影響比較明顯。其弟段成己,字誠之,號菊軒,也有文名,詩詞風格與克己相近。金代趙秉文以“二妙”相譽,後人編他們的合集時,稱《二妙集》。

  《中州集》成書之日,段克己尚在世,所以元好問未錄其詩詞。《二妙集》8卷,有吳昌綬雙照樓影元刊本。又有海豐吳氏《九金人集》本,增《補遺》1卷。二本文字間有不同。詞亦見《彊村叢書》和《全金元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