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曲傢。字仲梁,號止軒,又字善夫。濟南長清(今山東濟南市西南)人。《錄鬼簿》把他列入“前輩已死名公”。他由金入元,金朝正大中與麻革、張澄隱居內鄉山中。元初,屢被徵召不出。性善謔,才學宏博。平生與元好問相契,有詩文相酬。元好問曾兩次向耶律楚材推薦,但他都“表謝不起”,沒有出仕。其子杜元素,任福建閩海道廉訪使,由於子貴,他死後得贈翰林承旨、資善大夫,諡號文穆。

  杜仁傑散曲雖傳世不多,卻有特色,筆觸老辣而有諧趣,善於駕馭豐豐富活潑的口語。套曲〔般涉調·耍孩兒〕《喻情》,通篇用歇後語寫成,對於瞭解元代口語甚有價值。最著名的是〔般涉調·耍孩兒〕《莊傢不識勾欄》套曲,描寫一個莊戶漢秋收後進城,到勾欄看戲的種種經歷。借這個莊戶人的口吻,真實地再現瞭元代勾欄演戲時劇場、戲臺、道具、樂隊乃至化裝、角色等種種情況,寫得情趣盎然。這個套曲因而成為研究元代戲曲的重要資料。

  杜仁傑的著作,詩集有《善夫先生集》1卷,收入《元詩選》中。散曲今存套曲3首,小令1首,收入《朝野新聲太平樂府》、《盛世新聲》、《雍熙樂府》等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