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克遜皇帝統治時期的德國美術。作為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它形成於奧托一世加冕(962)之前,大致流行到亨利三世卒(1056)。奧托美術地理上的範圍,東起易北河,西至默茲河,北臨北海,南到阿爾卑斯山。歐洲其他諸國同時仍在發展各自的文化。奧托美術的直接前淵是加洛林美術,也間接吸收瞭古代和拜占庭美術的傳統,插圖和金飾工藝佔據著主導的地位。它是中世紀影響頗廣的羅馬式美術的先聲。

  建築 奧托時時期的大型教堂平面幾乎都以羅馬的巴西利卡式為主,形制多樣而且富有動感。專門用於葬儀或洗禮的教堂往往呈集中式的八角形或希臘十字式,模仿加洛林繁復的亞琛式建築也時有所見。11世紀出現以明確的幾何形為建築基本語匯的新趨勢,其規整統一的靜態效果可視作民族精神的體現。帕德博恩的巴托洛莫伊斯-卡佩勒教堂是典型的奧托式教堂。科隆的聖班塔萊昂教堂(980)、埃森大教堂和韋爾登的聖路西斯教堂也很出名。出於教儀的需要,奧托式教堂內佈滿瞭祭壇、帷幕、講經臺、燭臺、壁飾和神龕。

聖班塔萊昂教堂

  雕塑 奧托時期單個的十字架耶穌像比較多,還首次出現《耶穌磔刑》的圓雕雛形。最突出的是格羅十字架(975~1000),它屬科隆總主教所有,略帶東方影響並含表現意味的寫實風格,一直影響到11~12世紀的歐洲美術。下撒克遜地區希爾德斯海姆大教堂銅門和東面圓柱浮雕裝飾,都以人物群像為主,其中的人體造型顯然仿照瞭加洛林插圖。盡管隻有少數聖經故事情節,卻不失其生動性。圓柱浮雕則更清楚地反映出羅馬紀功柱浮雕的痕跡。這一時期,還有少量的石雕和灰泥雕塑品。

  插圖和壁畫 最能代表奧托美術水平的是手抄本插圖。它題材面廣,風格多樣,表現力很強,是當時歐洲最有影響的造型藝術。奧托時期的插圖與拜占庭美術有不解之緣,出自各修道院經典繕寫所的抄本(最為聞名多產的中心是康斯坦茨湖的賴謝瑙島修道院),通過王傢貴族之手流傳開來。加上加洛林時期就有的圖爾派、科隆派及新宮廷派,促進瞭德國插圖藝術傳統的交融與發展。這類主要是福音書、祈禱書的插圖,富有敘事性,裝幀華美,富有創造性想像力。10世紀末兩位修士畫傢為特裡爾總主教埃格貝特(977~993任職)所作的《埃格貝特書》,有50幅取自新約的故事畫,構圖省略瞭一般細節,其粗獷的線條組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奧托三世時期的R.格雷戈裡大師是當時的繪畫名傢,有許多傑作,如活頁的奧托三世《聖經》細密畫、《洛爾施聖書》(尚蒂伊博物館,孔德博物館)和《聖夏佩勒福音書》(巴黎國立圖書館)都出自他的手筆。他諳熟寫實的立體明暗畫法,註重線條與色彩的和諧以及空間分佈,所畫的福音使徒以迷狂的姿態取代瞭冷漠的拜占庭程式,在當時影響很大。同時,特裡爾、科隆和南部的美因茨、雷根斯堡以及下撒克遜地區也活躍著許多繪制插圖的流派。

格羅十字架

  奧托壁畫的主要遺跡都在賴謝瑙島的奧伯采爾。此外,明斯特聖約翰教堂的壁畫也明顯可見對加洛林的模仿,但更為肯定、成熟。

  金銀飾品和牙雕 1000年前後,金銀作坊遍及奧托各地,成就較高的是沿萊茵河和摩澤爾流域的古城。埃格貝特總主教時,特裡爾有重要的大型佳作──聖安德烈和聖釘聖器盒(特裡爾大教堂珍寶室)。埃森大教堂收藏著最早的嵌珠寶科隆十字架。

  撒克遜的金銀工藝表現出更豪華的氣派,現藏奎德林堡修道院教堂的帶琺瑯裝飾的活動祭壇、教杖都有鑲金綴邊。那組包括扣針、領針、戒指、耳環、華麗的項鏈及鑲珠寶的金鏈胸飾在內的著名德國“皇後珍寶”,被看作是各地藝匠按宮廷時尚合作的產物,工藝水平極高。

  早在加洛林時期,奧托的牙雕工藝就很出色,作品多為宗教典儀所用,例如佈置祭壇、聖水器、教杖和小型活動祭壇。最常見的是在《聖經》封面配上一塊雕有幾個象征性人像的正方形象牙片。這是仿照拜占庭樣式而不同於加洛林頗為流行的雙面折疊式。馬格德堡祭壇屏飾是最大、最精采的奧托牙雕作品,這是970年奧托一世奉獻的供物。它由象牙片雕出一段段新的故事浮雕,每段都有圖案化背景。人物不多,身穿窄長的褶袍,強調瞭各自的動作。

  奧托後期,牙雕藝術以佈局勻稱、圖案樸實為特色繼續發展。《諾特克福音書》牙雕封面裝飾和《耶穌、聖維克多與聖格雷翁》(科隆施尼特根博物館)都是明顯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