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世紀印度教建築群。分佈在今奧裡薩邦首府巴佈內斯瓦爾及其附近的佈裏和康那拉克等地。傳說原有神廟7000餘座,現僅殘存500餘座,大多興建於750~1250年。

  奧裏薩神廟建築的形制,即奧裏薩式,是印度北方式神廟的典型代表之一,與卡朱拉侯神廟屬於同一類型的兩個亞種。奧裏薩神廟一般坐落在圍牆院子之內,主體建築基本上由兩部分組成:①主殿,殿內即祀奉神像或林伽的聖所,上方聳立著悉卡羅──玉米狀的曲線形高塔;②前殿,與主殿鄰接接的柱廊,供信徒聚集的會堂,屋頂呈角錐形。較晚較大的神廟除主殿、前殿外又增辟瞭一兩座附屬建築:舞殿、獻祭殿。

  奧裡薩神廟按建造年代可分為早、中、晚3期。早期神廟約建於750~900年間,受早期遮盧迦王朝和帕拉瓦王朝建築的影響,但已初具奧裡薩式的特色。例如佈巴內斯瓦爾持斧羅摩主神廟 (約750)和維達爾·黛烏爾(約850)。中期神廟約建於900~1100年之間,奧裡薩式的特征逐漸明確和定型。佈巴內斯瓦爾的穆格代希瓦爾神廟(約950~975)是過渡期之作,林伽羅阇神廟(約1090~1104)則是成熟期之作。晚期神廟約建於1100~1250年之間,奧裡薩式業已程式化。佈巴內斯瓦爾羅阇羅尼神廟(約1150)吸收瞭卡朱拉侯式的特點。佈裡札格納特神廟(約1198)至今仍是印度教信徒朝聖的中心。康那拉克太陽神廟(約1250)標志著奧裡薩建築與雕刻藝術的頂點。

  奧裡薩神廟的雕刻屬於爛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風格,追求繁縟的裝飾、誇張的動態,尤其醉心於表現女性人體的優雅和魅力。代表作如林伽羅阇神廟的娜伊卡(貴婦)雕像,身姿裊娜,眼簾低垂,羞澀地微笑著俯視下身,用纖巧的手指輕輕系上脫落的紗麗。紗麗披拂在她彎曲的左臂肘部,愈發襯托出飄逸的神態。羅阇羅尼神廟的娜伊卡雕像,斜倚花樹脫下腳鐲,全身曲線呈S形,姿勢十分優美。

林伽羅阇神廟

  奧裡薩的動物雕刻最常見的主題是獅子搏象。林伽羅阇神廟高塔的塔身半腰有許多獅子壓伏在大象背上的雕刻,康那拉克太陽神廟舞殿的階前亦有同類主題的圓雕。獅子壓倒大象,據說象征著印度教戰勝佛教。

娜伊卡雕像

  

參考書目

 O. G. Gangooly , Orissɑn Sculpture ɑnd Architecture,Oxford Book and Stationery Calcutta,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