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散曲作傢。字仲修,號念庵,原籍濱州(今山東惠民),寓居北京,故又稱宛平(今屬北京)人。生卒年不詳。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歷任衛輝府推官、戶部主事,官至陝西按察副使。因負才不偶,與時齟齬,因故罷官。於是退居林泉,寄情詞曲,以抒其悒鬱憤懣的愁思。

  劉效祖的詞曲小令在當時頗有名,曾流傳宮中。散曲有《都邑繁華》、《中一笑》、《混俗陶情》、《裁冰剪雪》、《良辰樂事》、《空中語》、《雲林稿》、《蓮步新聲》等8種,但當時時就多已散佚。後由其從子孫在諸傢選本中搜集殘存,編為《詞臠》,僅原作的極少部分。

  《詞臠》收劉效祖小令112首,套數1篇。他景慕元代汪元亨,和其《歸田錄》100首(今存32首)。又善於向民歌學習,寫瞭許多通俗小曲。作品的內容,主要為嘆世樂閑與風情相思兩大類。前者寓牢騷諷刺於曠放通脫,像〔沉醉東風〕《怕待看蛾眉妒寵》、〔黃鶯兒〕《堪笑世情薄》等,都是代表作品。後者對市井婦女愛情心理的大膽恣肆,揭示得透徹淋漓,而又別具一種俚質的風味;象“王魁薄倖也不似他,桂英薄命也不似咱,恨來提著名兒罵”(〔醉羅歌〕),以及用〔掛枝兒〕、〔鎖南枝〕曲調寫的一些作品,都頗為人們所愛誦。少數寫景小曲亦清新可喜。

  《詞臠》除康熙刻本外,又有《飲虹簃所刻曲》本。所著詩文集名《雲林稿》,已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