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於廣東潮汕及福建漳州一帶的一種古老的記譜法,多用於潮州弦詩、潮劇及白字戲的樂譜。以二、三、四、五、六表示音階各音級的音高,即sol、la、do、re、mi。其高八度的sol、la 以七、八記之。二四譜基於五聲音階,當其以七聲出現時,“二變”之音(降si、fa)則是將原三、六(la、mi)兩音提高一個二度(遊移的二度)而獲得。現將二四譜、工尺譜與普通唱名、音名關系列於下表:

二四譜與普通唱名、音名關系表 二四譜前面通常註有“輕六”(即輕三六)、“重六”(即重三六)、“活五”(即活三五)及“輕三重六”等標記,這都是根據二四譜的某一字,通過“輕”、“重”或“活”等變化演奏手法而得稱,與中國其他民間音樂的“借字”、“變凡”等手法有某些類似之處。“重三六”與秦腔的“苦音”、 廣東音樂的“乙凡”也有類似之處。但潮州音樂的重三與重六兩個偏音的遊移性更大些,常因旋法的不同,三、六兩音重奏時而較為靠近降si或fa,時而較為靠近si或升fa。如在箏上演奏“輕三六”時,三六兩音按傳統五聲演奏成la、mi;當演奏“重三六”時,把按“三、六”兩音的左手加強力度,使琴弦加大張力而為降si、fa兩個遊移偏音;奏“活五”時,即在重六基礎上,其“五”音上下快速揉動而成為“↑re”的“活”奏,其音極不穩定;“輕三重六”則三、六奏為la、fa。在二、三、四、五、六這五個音中,三、六、五因各種情況而變化,餘下隻有二、四(sol、do)兩音不變,這種記譜法之所以簡稱為“二四譜”,實與此有關。此外潮州的絲弦樂主奏樂器“二弦”也以sol、do四度定弦,二四兩個空弦也常起骨幹音作用。現將“二”字sol為主音的4種調式音階列如下表:

以“二”字sol為主音的4種調式音階表

  二四譜在潮州音樂中使用年代較為久遠。自明清以來,正字、西秦、昆腔、外江等劇種音樂傳入潮州,工尺譜也隨著傳入。因而在二四譜上的三、六兩音重奏時,也常有時插上“乙”和“凡”兩個偏音。

二四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