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

  齊梁時文學傢。南朝梁武帝。字叔達。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在南齊時曆官甯朔將軍、雍州刺史。和帝中興二年(502),通過“禪讓”的形式代齊即皇帝位,建立梁朝,在位48年。他統治的大部分時期,經濟有所發展,政局也比較安定。晚年,,由於諸皇子爭奪皇位的繼承權,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太清二年(548),蕭正德勾結東魏降將侯景叛亂,攻入建康,蕭衍被囚臺城,次年餓死。

  蕭衍博學能文,工書法,通音樂,又篤信佛教,年輕時代曾和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等著名文人同在竟陵王蕭子良門下,時號“竟陵八友”。即皇帝位以後,又重用文士,提倡文學創作。在他的影響下,貴族大臣也紛紛效法,對當時文學創作的繁榮有重要的影響。

  據《梁書·武帝紀》載,蕭衍著作極多。除學術著作外,《隋書·經籍志》有《梁武帝集》26卷(梁32卷)、《梁武帝詩賦集》20卷、《梁武帝雜文集》9卷。唐宋以後,雖已散佚,但到明末張溥輯錄《漢魏六朝百三傢集》時,《梁武帝集》中作品的數量依然超過瞭許多同時的文人。他重視樂府民歌,曾有不少擬作,分別收錄在《玉臺新詠》、《藝文類聚》、《文苑英華》和《樂府詩集》裡,其中象《子夜四時歌》的《春歌》“蘭葉始滿地”、《夏歌》“江南蓮花開”,《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等,清新活潑,可以稱得上是帝王貴族中出色的作品。他的一些詔令書敕寫得也極有文采,曾經受到明代張溥的稱譽。

蕭衍手跡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