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詞人。字蓮生,後改名廷紀。錢塘(今屬浙江)人。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他本為富傢子弟,但傢道中落。

  項鴻祚論詞認為:“夫詞者,意內而言外也。意生言,言成聲,聲分調,亦猶春庚秋蟋,氣至則鳴,不自知其然也。”(《憶雲詞甲稿自序》)他自己曾說:“幼有愁癖”,從他的寫作實踐看,他多寫傷心之詞,愁苦之音。如“黃葉聲多,紅塵夢斷,中有檀欒徑。空明積水,詩愁浩蕩千頃”(《湘月》),“更更更鼓淒涼,翠綃彈淚千行。並作一江春水,幾幾時流到錢塘”(〔清平樂〕《元夜》),可見一斑。他的詞出入於五代、兩宋之間,在浙派、常州派之外,自具清真哀艷、婉轉幽深的特色,與納蘭性德、蔣春霖的詞風較近譚獻《篋中詞》評為“蕩氣回腸,一波三折”,“幽艷哀斷”。缺點在於題材狹窄,且囿於言愁說恨,風格不夠多樣。朱孝臧《彊村語業》評:“無益事,能遣有涯生。自是傷心成結習,不辭累德為閑情,茲意瞭生平”。在很大程度上說出瞭項詞的創作特點和局限所在。

  著《水仙亭詞》2卷,《憶雲詞甲乙丙丁稿》4卷,《補遺》1卷,有光緒癸巳錢塘榆園叢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