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僧。俗姓薑,字德隱,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乾寧三年(896),依荊南節度使成汭。天複三年(903),成汭戰歿。貫休滯留荊州,曆附高季昌。後入浙,居杭州靈隱寺。錢鏐稱吳越王時,往投賀詩,有“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之句。錢鏐有稱帝野心,要他改“十四州”為“四十州”,才肯接見。貫休答道:“州亦難添,詩亦難改,餘孤雲野鶴,何天不可飛?”即日裹衣缽拂袖而去。至蜀,受到王建的禮遇。前蜀建國,賜號“禪月大師”。

  貫休休善書法,工篆隸,尤以詩著名。晚年入蜀,與蜀相韋莊頗多唱酬。他的詩,題材較廣泛。其中有揭露和諷刺統治者驕奢淫逸的作品,如《少年行》(一作《公子行》)、《題某公宅》等。吳融曾說:“其旨歸必合於道。”(《禪月集序》)邊塞詩以氣勢雄放、構思奇崛見長,有時不免失之粗獷。

  有《禪月集》25卷,補遺1卷。《全唐詩》輯錄其詩為12卷。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羅漢軸 貫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