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雜劇作傢。是中國古代戲曲創作的代表人物。

  生平 有關關漢卿生平的資料缺乏,隻能從零星的記載中窺見其大略。據元代後期戲曲傢鐘嗣成《錄鬼簿》的記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太醫院尹”別本《錄鬼簿》作“太醫院戶”。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見“太醫院尹”的官名,而“醫戶”卻是元代戶籍之一,屬太醫院管轄。因此,關漢卿很可能是屬元代太醫院的一個醫生。《拜月亭》中,他有一一段臨床診病的描寫,宛若醫人聲口,可以作為助證。

  元末朱經《青樓集·序》載:“我皇元初並海宇,而金之遺民若杜散人、白蘭谷、關已齋輩,皆不屑仕進,乃嘲弄風月,流連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傢,白蘭谷即白樸,金亡(1234)時才8歲,估計關漢卿的年代同他們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傢,關漢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號(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斷出關漢卿約卒於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後,他的生年,估計在1220年左右。《錄鬼薄》作者鐘嗣成稱關漢卿為“前輩已死名公”,說“餘生也晚,不得預幾席之末”。《錄鬼簿》成書於1330年,故將關漢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當去事實不遠。

  南宋滅亡(1279)之後,關漢卿曾到過當時南方戲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寫有〔南呂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傢舊華夷”句)。還曾到過揚州,寫曲贈朱簾秀,有“十裡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句。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勾欄伎藝的戲曲傢,《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明代臧晉叔《元曲選·序》說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傢生活,偶倡優而不辭”。關漢卿在元代前期雜劇界是領袖人物,玉京書會裡最著名的書會才人。據《錄鬼簿》、《青樓集》、《南村輟耕錄》記載,他和雜劇作傢楊顯之、梁進之、費君祥,散曲作傢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員朱簾秀等均有交往,和楊顯之、王和卿更見親密。

  劇作的思想內容 關漢卿的劇作深刻揭露瞭元代社會的黑暗,是元代殘酷的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一面鏡子。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寫一個弱小無靠的寡婦竇娥,在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誣為“藥死公公”,斬首示眾。竇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義,作傢以“人命關天關地”的高度社會責任感,提出瞭封建社會裡“官吏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個帶普遍意義的問題,強烈地控訴瞭封建制度與民為敵、殘民以逞的罪惡。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隻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錯看瞭盜蹠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隻落得兩淚漣漣。”第三折這〔滾繡球〕一曲,通過竇娥血淚的控訴,引起人們對封建社會的現實秩序與傳統觀念的懷疑,把竇娥悲劇的意義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魯齋郎》中,作傢寫魯齋郎在光天化日之下先後強占銀匠李四和中級官吏張珪的妻子,而清官包拯卻必須瞞過皇帝,把“魯齋郎”的名字改成“魚齊即”才能鋤奸除害。在《望江亭》中,楊衙內憑借皇帝賜予的勢劍金牌便可以為所欲為,到潭州殺人奪妻。這些劇作批判的矛頭,有意無意地指向最高的封建統治者。在《蝴蝶夢》中,權豪勢要葛彪借口農民王老漢沖撞他的馬頭,三拳兩腳把他打死後便無事人一般揚長而去。而王老漢的兒子為父報仇,打死葛彪卻必須償命。作傢通過這一不合理的官司,提出瞭“使不著國戚皇親,玉葉金枝;便是他龍孫帝子,打殺人要吃官司”這樣閃爍著民主主義光輝的思想。在《救風塵》、《金線池》、《謝天香》中,關漢卿描寫妓女的不幸遭遇,為這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下層婦女喊出瞭要求自由,要求平等的心聲:“我看瞭些覓前程俏女娘,見瞭些鐵心腸男子輩,便一生裡孤眠,我也直甚頹”(《救風塵》第一折);“你道是金籠內鸚哥能念詩,這便是咱傢的好比擬,原來越聰明越不得出籠時”(《謝天香》第一折)。在《詐妮子》中,貴族小千戶用花言巧語誘奸瞭婢女燕燕,轉眼就愛上別人,使燕燕的身心遭受極大的痛苦。在《拜月亭》中,尚書王鎮反對女兒無媒自聘,逼女兒撇下瞭重病臥床的丈夫,硬把她從客店裡拉回去。關漢卿雜劇中這些描寫,深刻反映瞭封建社會官民之間、男女之間、主婢之間、父女之間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批判瞭“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

《救風塵》插圖選自明代萬歷刻本《元曲選》

  在憤怒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暴露元代殘酷的階級壓迫與民族壓迫的同時,關劇塑造瞭一系列鮮明的正面形象,其中尤以描寫下層婦女的形象最為突出。關漢卿留下的18種雜劇中,“旦本”戲占瞭12種。他筆下的婦女形象的主要特點是:①出身微賤,社會地位低下,像妓女、婢女、乳娘、農婦、小戶人傢、寡婦、寄人籬下的弱女等;②幾乎毫無例外都是被侮辱被損害的人物,她們都是封建統治階級漁色獵艷或殘酷奴役的對象;③這些下層婦女在反抗壓迫鬥爭中,是桀傲不馴的勇者,並非任人宰割的羔羊。由於她們長期處於受壓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們有可能掌握那些官長老爺、花花公子的脾性和弱點,也學會瞭對付他們的種種辦法。從而有信心最終戰勝各色各樣的龐然大物。象以自己的美麗、勇敢與機智設計營救同行姐妹的趙盼兒;有膽有識、巧扮漁婦智賺楊衙內勢劍金牌的譚記兒;力圖擺脫奴婢的悲慘地位、敢於在貴族婚宴上鬧婚的燕燕,都是明顯的例子。關漢卿劇作中的婦女形象,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都是極為突出的。

《魯齋郎》插圖選自明代萬歷刻本《元曲選》

  關劇還深刻揭露瞭一小撮騎在人民頭上的封建統治者橫行霸道、貪贓枉法的醜惡行徑,為我們展現瞭一幅封建統治階級的“百醜圖”。這其中有權豪勢要、皇親國戚、貪官污吏、土豪劣紳、衙內公子、鴇母嫖客、流氓地痞……,由這些人織成一張元代社會的大黑網,正在捕掠著一個個弱小無辜的生命。象權傾朝野、“嫌官小不為,嫌馬瘦不騎,動不動挑人眼、剔人骨、剝人皮”的魯齋郎(《魯齋郎》);“我是個權豪勢要之傢,打死人不償命”、“隻當房簷上揭片瓦相似”的惡霸葛彪(《蝴蝶夢》);草菅人命的貪官桃杌和心狠手毒的張驢兒(《竇娥冤》);“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對”、倚仗勢劍金牌為非作歹的楊衙內(《望江亭》);玩弄女性的官僚子弟周舍(《救風塵》);逼女為娼的老虔婆李氏(《金線池》)……,這些騎在人民頭上為所欲為的壞蛋奸人,正是元代社會各種黑暗勢力的代表人物。關漢卿揭露這些人本性的惡毒和本質的虛弱,在文學史上也是空前的,表現瞭一個人民戲劇傢鮮明的愛憎與戰鬥的本色。

  關漢卿還寫瞭不少著名的歷史劇。象《單刀會》、《單鞭奪槊》、《哭存孝》、《西蜀夢》等,這類戲以贊頌英雄業績為主,展開正義和非正義的沖突。如在《單刀會》中,作者歌頌瞭忠心耿耿維護漢傢事業的關羽,譴責瞭玩弄權術,一意孤行的魯肅;《西蜀夢》通過關張的陰魂托夢劉備,要求他起兵報仇,突出瞭關張雖死猶生的氣概,譴責瞭見死不救、賣身求榮的奸佞小人;《單鞭奪槊》塑造瞭著名的草莽英雄尉遲敬德的形象,譴責瞭挾私憤報私仇的李元吉;在《哭存孝》中,譴責李克用在取得軍事勝利後誣殺功臣良將的行為,突出瞭“太平不用舊將軍”的主題。在這些歷史劇中,關漢卿贊美正義的事業,歌頌英雄的業績,表現瞭一個正直戲劇傢的愛憎感情,這和他在其他劇作裡所體現的精神是一致的。

  當然,由於歷史和階級的局限,關漢卿不可能站在起義農民的立場上來批判封建統治者,他對黃巢和梁山泊農民起義的看法依然擺脫不瞭傳統的偏見。他的某些劇作還宣揚瞭封建道德。如《陳母教子》寫陳母用儒傢的道德教子讀經,終於使三個兒子都中狀元。有些作品存在著勾欄調笑作風,流露瞭低級庸俗的情趣。特別要指出的是關劇對清官、“王法”充滿幻想。靠清官、“王法”來主持公道,昭雪民冤,雖然也表現瞭作傢的正義感,但這隻不過是一種社會改良主義的幻想,不可能是醫治社會弊病的靈丹妙藥。

  劇作的藝術成就 關劇是中國古典戲曲藝術的一個高峰。關漢卿嫻熟地運用元代雜劇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處理戲劇沖突、運用戲曲語言諸方面均有傑出的成就。

《竇娥冤》插圖 選自明代崇禎刻本《酹江集》

  關漢卿的劇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竇娥冤》自始至終把戲集中在竇娥身上,先寫她悲慘的身世,繼之展開她和流氓地痞的沖突,再集中寫貪官污吏對她的壓迫,最後寫她的復仇抗爭。《單刀會》在正面展開關羽與魯肅的沖突之前,先用兩折的篇幅由喬公與司馬徽烘托關羽的英雄氣概,使關羽雖未上場但已有先聲奪人的強烈效果。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沒有一個戲曲傢象關漢卿那樣塑造出如此眾多而又鮮明的藝術形象。如同是妓女,趙盼兒、宋引章、杜蕊娘、謝天香等各具不同的個性。同在魯齋郎的壓迫下,都有著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級官吏張珪和工匠李四對事件的態度就截然不同。在《竇娥冤》、《望江亭》、《拜月亭》、《西蜀夢》、《詐妮子》等劇裡,出色的心理描寫打開瞭作品人物內心世界的窗扉,成為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不可缺少的藝術手段。

  在處理戲劇沖突方面,關漢卿善於提煉激動人心的戲劇情節。這裡有善良無辜的寡婦被屈斬而天地變色的奇跡(《竇娥冤》);有單槍匹馬懾伏敵人的英雄業績(《單刀會》、《單鞭奪槊》);有忍痛送妻子去讓權豪霸占的丈夫(《魯齋郎》);有讓親生兒子償命而保存前妻兒子的母親(《蝴蝶夢》);有被所愛的人拋棄而被迫為他去說親的婢女(《詐妮子》)。這些情節看來既富有傳奇色彩,又都是紮根在深厚的現實土壤裡的。

《望江亭》插圖 選自明代萬歷刻本《元曲選》

  關劇緊湊集中,不枝不蔓,省略次要情節以突出主要事件。《竇娥冤》在這方面最為傑出,它除用楔子作序幕,交代竇娥身世外,接下的四折戲都帷幕啟處見沖突。至於竇娥的結婚、丈夫的病死等事件均一句帶過,甚至連竇娥丈夫的名字作者都吝於交代。

  關劇善於處理戲劇沖突還表現在它的過場戲簡潔,戲劇場面隨步換形,富於變化。這在《望江亭》、《拜月亭》、《單鞭奪槊》、《哭存孝》諸劇尤為突出,如《哭存孝》劇中,劉夫人到李克用處為李存孝說情,眼看李存孝就要得救瞭,突然劉夫人出去看打圍落馬的親子,李存信乘機進讒,存孝隨即被車裂。這樣處理戲劇場面,搖曳多姿,變化莫測,出觀眾意想之外,又在人物情理之中,效果十分強烈。

  關漢卿是一位傑出的語言藝術大師,他汲取大量民間生動的語言,熔鑄精美的古典詩詞,創造出一種生動流暢、本色當行的語言風格。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傑出代表,真正做到瞭“人習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無旁溢,語無外假”(臧晉叔《元曲選·序》)。

  關劇的本色語言風格首先表現在人物語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聲口,符合人物身份。如竇娥的樸素無華,趙盼兒的利落老辣,宋引章的天真純樸,謝天香的溫柔軟弱,杜蕊娘的潑辣幹練,皆維妙維肖,宛如口出。同是反面人物,葛彪的語言粗魯強橫,不脫惡霸兇徒的本色;周舍的語言幹練利索,很符合他“酒肉場中三十載,花星整照二十年”的老狎客身份;楊衙內口白粗鄙,有時卻附庸風雅,裝模作樣;張驢兒語言流裡流氣,切合他流氓無賴的性格;魯齋郎權勢顯赫,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大貴族官僚,他講話時彬彬有禮,並不挾粗棍子嚇人,有時甚至還帶著幾分幽默,這些表面上不瘟不火的說白,令他炙手可熱的威勢發出一股咄咄逼人的寒光,更見其性格的蠻橫冷酷。語言切合人物的身份性格,這是關劇藝術描寫上的一大特色。

  關劇本色的語言風格還表現在作者不務新巧,不事雕琢藻繪,創造瞭一種富有特色的通俗、流暢、生動的語言風格。像《竇娥冤》中這段普通的說白:

  (正旦雲)婆婆,那張驢兒把毒藥放在羊肚兒湯裡,

  實指望藥死瞭你,要霸占我為妻,不想婆婆讓與他

  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藥死瞭。我怕連累婆婆,屈招

  瞭藥死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婆婆,此後遇著冬

  時年節,月一十五,有瀽不瞭的漿水飯,瀽半碗兒

  與我吃,燒不瞭的紙錢,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

  你死的孩兒面上。

這樣樸素無華的說白,多麼肖似竇娥這個封建社會裡小媳婦的聲口,從中我們幾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跡,就像生活本身那樣自然、貼切、生動,正是這些平凡不過的話語,鮮血淋漓地揭示瞭這個從小就給人做童養媳的小媳婦屈辱的地位與悲慘的命運。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舞臺藝術的戲曲傢,他的戲曲語言既本色又當行,具有“入耳消融”的特點,沒有艱深晦澀的毛病。不像明清時期有些文人劇作,搬弄典故、愛掉書袋。關劇在詞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處,曲白相生,自然熨貼,不愧是當時戲曲傢中一位“總編修師首”的人物。

  散曲創作 關漢卿又是一位散曲作傢,在元代散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存關漢卿散曲,計套曲14、小令35(一說57)。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描繪都市繁華與藝人生活,羈旅行役與離愁別緒,以及自抒抱負的述志遣興。

  關漢卿的〔南呂一枝花〕《杭州景》與〔南呂一枝花〕《贈朱簾秀》二散套,比較真實地反映瞭宋元時期杭州的景象。“百十裡街衢整齊,萬餘傢樓閣參差,並無半答兒閑田地。”正是:“水秀山奇”,都市繁阜,人煙輳集,勾欄瓦舍星羅棋佈,藝伎伶人大顯身手。“看瞭這壁覷瞭那壁,縱有丹青下不得筆。”這些作品,通俗生動,率真本色,和北宋柳永著名的〔望海潮〕詞可說異曲同工。

  關漢卿描繪男女離愁別緒的散曲,寫得十分動人。感情豐富而深沉,沒有矯揉造作的虛假成分,一掃委靡纖弱的曲風,所謂“以健筆寫柔情”,是這部分作品的特色。如〔雙調沉醉東風〕小令: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著餞行杯,

  眼閣著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

  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裡!

又如〔黃鐘侍香金童〕套:

  〔神仗兒煞〕深沉院宇,蟾光皎潔,整頓瞭霓裳,把

  名香謹爇;深深拜罷,頻頻禱祝:不求富貴豪奢,隻

  願得夫妻每早早圓備者。

  這部分作品,和封建文人寫愛情的作品大異其趣,比較真實地反映瞭當時平民的愛情理想。

  關漢卿散曲中最值得註意的,是他自寫身世、抒發胸中抱負的作品,如〔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套數寫得詼諧老辣,筆力橫肆,充滿自負、自嘲、自樂的情趣,不但是研究關漢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據,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如: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

  璫璫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

  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

  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

  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瞭我

  牙、歪瞭我嘴、瘸瞭我腿、折瞭我手,天賜與我這

  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

  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

  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這些作品,描寫瞭一個勾欄藝術傢的生活境遇,抒發瞭一個平民戲劇傢的偉大抱負:永遠和社會底層的煙花藝伎與書會才人一道,不怕壓迫折撓,奮戰不息,至死方休。這些堂堂正正的思想與抱負,是用極俏皮詼諧、佯狂玩世的文字來表現的,真是神韻獨具,妙趣橫生,活脫脫顯現瞭一個多才多藝的戲劇傢的韌性戰鬥精神。

  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關漢卿是中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一位偉大的作傢,他一生創作瞭許多雜劇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劇作為元雜劇的繁榮與發展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他在生時就是戲曲界的領袖人物,《錄鬼簿》中賈仲明吊詞說他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姓名香四大神物”。從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明代何良俊的《四友齋叢說》到近代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都把他列為“元曲四大傢”之首。著名的雜劇作傢高文秀被稱為“小漢卿”,杭州名作傢沈和甫被稱為“蠻子漢卿”,可見關漢卿在當時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關漢卿一生創作瞭60多個雜劇,從民間傳說、歷史資料和元代現實生活裡汲取瞭許多素材,真實地表現瞭元代人民反對封建階級壓迫與民族壓迫的鬥爭。關漢卿從不寫作神仙道化與隱居樂道的題材。他的嚴肅的創作態度與批判現實的戰鬥精神對後世有巨大影響。

  關漢卿是一位傑出的戲劇藝術傢,他的悲劇《竇娥冤》“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王國維《宋元戲曲史》),是中國古典悲劇的典范;他的喜劇輕松、風趣、幽默,是後代喜劇的楷模。他的雜劇無論在藝術構思、戲劇沖突、人物塑造、語言運用等許多方面,都為後世提供瞭許多寶貴的藝術經驗。他的許多雜劇經過改編一直在舞臺上演出,為人民所喜愛,給人以強烈的美的享受。

  但是,元明清三代隻有少數慧眼獨具的評論傢能正確評價關漢卿。有的人站在封建統治階級立場上貶低他的影響,如朱權說“觀其詞語,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譜·古今群英樂府格勢》);明代有的封建文人還肆意篡改他的作品,把《竇娥冤》改成一部“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母子重相會”的庸俗喜劇《金鎖記》,磨平原作反抗的棱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關漢卿的作品是一個豐富多采的藝術寶庫,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竇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譯介紹到歐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關漢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視,出版瞭他的戲曲全集。1958年,關漢卿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提名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舉行瞭關漢卿戲劇活動700年紀念大會。他的作品已成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關劇名目與版本 《錄鬼簿》著錄關漢卿雜劇名目共62種(今人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著錄關劇存目共67種),今存18種,其中幾種是否關作,人們尚有不同意見,現將諸本簡介如下:

  ①感天動地竇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劇第四折寫竇天章任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之職。據《元史·百官志》與《南村輟耕錄》記載,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知此劇當作於至元二十八年之後,是關漢卿晚年的作品。本劇現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陳與郊編、萬歷十六年(1588)龍峰徐氏刊刻《古名傢雜劇》本,明代孟稱舜編《古今名劇合選·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晉叔編《元曲選》本。臧晉叔曾參照多種藏本進行加工校訂,故關劇諸版本中以臧本為最佳(下同,不一一註明)。

  ②望江亭中秋切鱠:共四折。現存明息機子編萬歷二十六年(1598)《雜劇選》本、明王驥德編萬歷顧曲齋刊《古雜劇》本和《元曲選》本。前兩本劇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鱠旦》。

  ③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共四折。現存版本,有《古名傢雜劇》本與《元曲選》本。

  ④包待制智斬魯齋郎:四折一楔子。《錄鬼簿》於關漢卿名下未著錄此劇,故本劇是否關作,有人持懷疑態度。但明代《古名傢雜劇》本和《元曲選》本都題“關漢卿撰”;《今樂考證》、《曲海總目提要》諸書也題“關漢卿撰”。從劇作藝術風格看來,也與關劇肖似。且第三折張珪唱詞中曾引用與關氏“莫逆交”的楊顯之《酷寒亭》劇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發現之前,可暫定為關作。現存主要有《古名傢雜劇》本與《元曲選》本。

  ⑤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四折一楔子。孟稱舜、曹棟亭刊本《錄鬼簿》未著錄此居,故有人疑非關作。但天一閣本《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古名傢雜劇》及《元曲選》均題關漢卿撰,故可以肯定為關作。現存有《古名傢雜劇》及《元曲選》本。

  ⑥杜蕊娘智賞金線池:四折一楔子。現存有《古名傢雜劇》本、顧曲齋《古雜劇》本、《古今名劇合選·柳枝集》本及《元曲選》本。

  ⑦錢大尹智寵謝天香:四折一楔子。現存《古名傢雜劇》本及《元曲選》本。

  ⑧溫太真玉鏡臺:四折。現存《古名傢雜劇》本、《古雜劇》本、《古今名劇合選·柳枝集》本與《元曲選》本。

  ⑨尉遲恭單鞭奪槊:四折一楔子。現存明趙琦美《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和《古名傢雜劇》本、《元曲選》本。後二本題尚仲賢撰。尚仲賢所作為《尉遲恭三奪槊》,現存《元刊雜劇三十種》本,故從趙琦美鈔校本,定為關作。

  ⑩關大王獨赴單刀會:四折。現存《元刊雜劇三十種》本、《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及近人王季列編《孤本元明雜劇》本。《錄鬼簿》與《元刊雜劇三十種》著錄本劇名目為《關大王單刀會》,脈望館本作《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⑪王閏香夜月四春園:四折。《錄鬼簿》有《錢大尹鬼報緋衣夢》,即本劇。天一閣本《錄鬼簿》簡名《非衣夢》,題目正名為“王閨香夜昂四春園,錢大尹智勘非衣夢”。說集本、孟稱舜本《錄鬼簿》簡名《緋衣夢》,《也是園書目》作《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現存《古名傢雜劇》本、《古雜劇》本與《脈望館鈔校古今雜劇》本。

  ⑫劉夫人慶賞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劇是否關撰,尚不能肯定。劇中較多描寫瞭關劇其他本子中未出現過的農村生活場景,還采用瞭五折一楔子的形式。這在關劇中屬破例。這些地方都說明本劇是否關撰確存在疑點。現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及1941年王季烈編印的《孤本元明雜劇》本。

  ⑬鄧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現存有《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與《孤本元明雜劇》本。

  ⑭山神廟裴度還帶: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賈仲明也有《裴度還帶》劇,天一閣本《錄鬼簿續編》題目正名為“長安市璚涯報恩,山神廟裴度還帶”。因此有人認本劇為賈作。現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與《孤本元明雜劇》本。

  ⑮狀元堂陳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劇名目孟稱舜本、曹棟亭本《錄鬼簿》俱不載,思想傾向、藝術風格和關漢卿其他喜劇不類,疑非關作。現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與《孤本元明雜劇》本。

  ⑯閨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實應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雜劇三十種》本,僅存曲詞及部分科白。

  ⑰詐妮子調風月:原本未分折目,實應為四折,有《元刊雜劇三十種》本,僅存曲詞及部分科白。

  ⑱關張雙赴西蜀夢:有《元刊雜劇三十種》本,無“題目正名”及科白,僅有四套曲詞。

  此外有劇目流傳的尚有下列45種:

  (1)董解元醉走柳絲亭(《錄鬼簿》著錄劇名,已佚,下同)

  (2)丙吉教子立宣帝  (3)薄太後走馬救周勃

  (4)太常公主認先皇  (5)曹太後死哭劉夫人

  (6)荒墳梅竹鬼團圓  (7)風月狀元三負心

  (8)沒興風雪瘸馬記  (9)金銀交鈔三告狀

  (10)蘇氏進織錦回文  (11)昇仙橋相如題柱

  (12)金谷園綠珠墜樓  (13)漢匡衡鑿壁偷光

  (14)劉夫人書寫萬花堂 (15)呂蒙正風雪破窯記

  (16)晏叔原風月鷓鴣天 (17)姑蘇臺范蠡進西施

  (18)開封府蕭王勘龍衣 (19)柳花亭李婉復落娼

  (20)甲馬營降生趙太祖 (21)賢孝婦風雪雙駕車

  (22)雙提屍鬼報汴河冤 (23)老女婿金馬玉堂春

  (24)宋上皇禦斷姻緣簿 (25)崔玉簫擔水澆花旦

  (26)隋煬帝牽龍舟   (27)風雪狄梁公

  (28)屈勘宣華妃    (29)月落江梅怨

  (30)管寧割席     (31)白衣相高鳳漂麥

  (32)孫康映雪     (33)唐明皇哭香囊

  (34)唐太宗哭魏徵   (35)武則天肉醉王皇後

  (36)翠華妃對玉釵   (37)漢元帝哭昭君

  (38)劉夫人救啞子   (39)劉盼盼鬧衡州

  (40)呂無雙銅瓦記   (41)風流孔目春衫記

  (42)萱草堂玉簪記   (43)楚雲公主酹江月

  (44)魯元公主三噉赦  (45)醉娘子三撇嵌

  

參考書目

吳曉鈴等編校:《關漢卿戲曲集》,中國戲劇出版社,北京,1958。

 《關漢卿研究》(一),中國戲劇出版社,北京,1958。

 《關漢卿研究》(二),中國戲劇出版社,北京,1959。

 《關漢卿研究論文集》,古典文學出版社,上海,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