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字東夫,自號千巖老人。閩清(今屬福建)人。生卒年不詳。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初官烏程令,曆知峽州,終福建安撫司參議。楊萬裡《淳熙薦士錄》列他為第13人,說他“文學甚古,氣節甚高,其志常欲有為,其進未嘗茍合。老而不遇,士者屈之”。

  蕭德藻曾向曾幾學詩。楊萬裡將他與尤袤、范成大、陸遊並舉,稱為“四詩翁”、“四詩將”(《進退格寄張功父薑堯章》、《謝張功父送近詩集》、《誠齋集》卷四十一、卷三十九),負有盛名。詩詩風古硬頓挫而有深致,樂雷發《書蕭千巖集》評其詩風為“古似洞庭張雅樂,嚴如即墨斂殘兵”(《雪磯叢稿》)。如《古梅二絕》:“湘妃危立瘦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醜怪驚人能嫵媚,斷魂隻有曉寒知”;“百千年蘚著枯樹,一兩點春供老枝。絕壁笛聲那得到,直愁斜日凍蜂知”;可窺見其特色。蕭氏另有短文《吳五百》,講述有一位名叫吳五百的人押解僧人,在途中酒醉後被僧削發拘系,醒後誤以為僧在而己亡的故事,實為一篇寓言(《賓退錄》卷六),後世流傳為著名的笑話之一。

  蕭德藻的詩集《千巖摘稿》,楊萬裡為序,久佚。清人光聰諧有《不為齋隨筆》丁卷,曾搜集其詩共11首,殘句若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