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和教師在建立教學制度、安排上課和教學活動時,都要符合衛生學的要求,以提高教學效率,防止學生過度疲勞,增進學生健康。

  中國清初的教育傢顏元曾批評宋代朱熹的“閉門讀書、靜坐空談”的教學方式,他指出:“書房中萎惰人精神,使筋骨疲軟,天下士無不弱之書生,無不病之書生,……千古儒道之禍,生民之禍未有甚於此者也。”清末廢科舉,興學校後,西方的教育制度傳入中國。在學校中實行瞭班級教學制,有瞭課間休息和課外活動,增設瞭音樂、體育、美美術、勞作等活動性課程,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交替進行,起瞭良好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曾多次作出有關保證學生身體健康,減輕課業負擔的決定,為實現教學衛生提供瞭條件。

  根據學校衛生學、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和中國學校實際情況,教學衛生一般要求如下:

  ①合理編制教學計劃和各科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的規定要適合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要使學生負擔過重。

  ②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在註意、記憶和抽象思維方面都存在相當的差異。據實驗,小學1~4年級學生註意力的持續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5~6年級為15~20分鐘,初中生約為25分鐘左右。一日學習時間也有差異。因此,小學低年級和中年級一節課的安排不超過30分鐘為宜,高年級不超過40 分鐘為宜。初中以上一般不能超過50分鐘。小學低年級還應有課間操。要保證課間休息,不可隨意占用。

  ③合理編排日課表和選擇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心理活動規律,合理安排好抽象思維為主的學科、記憶為主的學科、形象性強和活動性多的學科,以調節腦力活動。要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課程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④合理安排課內作業及課外作業。各科教師應精選作業,取消一切不必要的重復練習。小學生一般不應有傢庭作業。

  ⑤改善教室的衛生狀況。采光、照明、通風、取暖以及課桌、椅和黑板的設置,都要符合學校衛生的要求(見學校建築設備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