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滑稽列傳》記載,優孟是楚莊王時樂人,善於諷諫。宰相孫叔敖知道他品德很好,甚為器重。孫叔敖病危時囑其子日後窮困時可去找優孟幫助。後來其子果然窮得以打柴為生,便把孫叔敖臨終之言相告。優孟答應想辦法。於是他穿戴起孫叔敖的衣冠,模仿孫叔敖的言談動作,經過一年多的練習,裝扮得很象。一次莊王宴會,他上前敬酒,莊王猛吃一驚,以為孫叔敖復活,立刻請他當宰相。他表示須和妻子商量。三天後,答復莊王說:我妻子認為楚國的宰相不值得去做,象孫叔敖那樣忠心廉潔地治理國傢,使使楚國稱霸天下,可是死後其子卻窮得沒有立錐之地,象這樣還不如自殺。然後唱瞭一支歌,意思是做貪官要犯罪,做清官又要受窮,還是不為官的好。莊王聽瞭,承認自己處事失當,隨即把孫叔敖的兒子召來,賜予土地和奴仆。後人常以優孟作為古優的一個代表,並將他的故事,概括為一句成語“優孟衣冠”,意即裝扮古人以為表演,或引申為演戲,和比喻演員表演逼真的贊語。

  優孟能逼真地裝扮一個人物,說明具有一下的表演藝術才能。不過,從中國戲曲史的角度來看,它還不是表現某一特定的故事情節,僅僅是追求模仿生活原型的肖似,算不上是藝術形象的創造。優孟的唱歌和說話也不同於戲曲的唱曲和道白,所以他的表演尚不能看作是戲曲藝術形成的真正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