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

  義大利畫傢。1483年4月6日生於烏爾比諾,1520年4月6日卒於羅馬。原名拉法埃洛·聖喬奧。

  生平 拉斐爾的父親是烏爾比諾公爵的宮廷畫師。拉拉斐爾幼時即從父學畫。以後,他轉入佩魯吉諾門下,至1500年底已學成出師,獨立承接任務。他在21歲畫的《聖母的婚禮》,不僅表明他充分吸收瞭佩魯吉諾的藝術精華,而且後來居上,無論構圖與形象塑造皆有新創,是15世紀初年最有才華並善於吸收前輩成果的青年藝術傢。1504~1508年,他一直在佛羅倫薩學習和工作,這是他藝術成長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他對佛羅倫薩畫派從馬薩喬以來各大師皆學習甚殷,尤致力於領悟與吸收L.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的藝術。佛羅倫薩這時一度恢復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有所發揚,對拉斐爾也有積極影響。在佛羅倫薩期間,他的藝術風格趨於成熟,以和諧明朗的構圖和秀美優雅的形象獨樹一幟,極受時人歡迎。他這時的作品以聖母像為主,代表作有《帶金鶯的聖母》、《草地上的聖母》等。1508年底或1509年初,他被教皇尤裡烏斯二世邀赴羅馬作畫,以後即居留羅馬工作直到逝世。拉斐爾在羅馬的創作主要是梵蒂岡教皇宮的一系列壁畫,先後作於宮中的簽字廳、埃利奧多羅廳、火警廳以及宮中敞廊等,其中以簽字廳的壁畫最為傑出。1514年拉斐爾被任負責聖彼得大教堂建築工程,成為新上任的教皇利奧十世最賞識的藝術傢,次年又負責羅馬文物管理工作,同時擔負許多繪畫任務,甚為忙碌,以致在37歲時勞累而死。繼簽字廳壁畫後,他的許多壁畫雖因助手協作風格較雜,卻都是盛期文藝復興壁畫的完美之作。晚年完成的一些祭壇畫、聖母像和肖像畫則更為精到,秀美風格發展得更為充分,傑作有《西斯廷聖母》、《卡斯蒂廖內像》等。拉斐爾雖在盛年驟逝,卻留下瞭極豐富的藝術遺產,他的繪畫在生動優美之上又有高度的理想加工,奠定瞭西方近代繪畫的典范風格,有“畫聖”之稱。

  早年創作 拉斐爾繼承瞭佩魯吉諾的寧靜柔美的風格,並且深受15世紀末年的學習古典藝術風氣的影響,使他青少年之作便能出手不凡,達到靜中有動、美而不媚的境地,較其師更勝一籌。這方面的代表作是1504年的《聖母的婚禮》。它在構圖上還不脫佩魯吉諾的窠臼,但均衡與集中的效果皆更為突出,背景上占據畫面不小地位的一座十六角形古典風格的禮拜堂建築的描繪特別引人註目,前景中的聖母瑪麗亞和其夫約瑟的形象則端莊文雅,富有清新純凈的氣質,為前輩大師作品所罕見。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在佛羅倫薩的觀摩學習,就無異於為虎添翼,使他古典精神的秀美風格在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的啟迪下益趨成熟與豐富。據16世紀美術史傢G.瓦薩裡所述,拉斐爾把在佛羅倫薩的學習當作自己成為大師之前必上的主課,而他認為達·芬奇的人物形象在所有大師中最為偉大。實際上,不僅人物畫法,達·芬奇的構圖技法也是拉斐爾最為傾心學習的,現已證實他在這時期的每一作品在構圖方面都得益於達·芬奇。另一方面米開朗琪羅的雄強風格和完美的人體表現對拉斐爾也有巨大影響。但他能博采諸傢之長而融匯貫通、自成一體,從而迅速取得和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

  佛羅倫薩時期的主要作品是一系列聖母像,它們奠定瞭拉斐爾在西方廣大階層中最受歡迎的地位。他筆下的聖母和中世紀的聖像畫完全不同,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而完美地體現瞭人文主義的理想,被譽為世俗理想戰勝宗教理想的最突出的藝術表現。其中最著名之作是3幅構圖相近的聖母像:《帶金鶯的聖母》(約1505,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草地上的聖母》(約1505,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和《花園中的聖母》(1507,巴黎盧佛爾博物館)。它們皆以聖母和嬰孩耶穌、聖約翰組成的三角形為構圖中心,背景展現一片田園風光。母親與幼童的神態與位置皆具親密呼應與均衡和諧的關系,是運用達·芬奇構圖原則的佳作,但在靈通簡樸方面又有過之。此外,《大公爵的聖母》(1505)以更為簡明的構圖(僅表現懷抱幼子的聖母半身像)突出瞭莊重肅穆的純樸之感,體形的健壯有力則顯示瞭米開朗琪羅藝術的啟發。拉斐爾在佛羅倫薩制作的祭壇畫《基督下葬圖》(1507)則更明顯地仿效米開朗琪羅的雄強風格,著重壯實的人體表現。然而,綜觀他此時所作,卻無不以其自成一格的秀美和諧引人註目,構圖的均衡與情致的優雅,即使在佛羅倫薩藝壇也稱獨步。因此,在他25歲之際,即以一流大師的聲譽受聘赴羅馬為教皇宮作畫。

《花園中的聖母》

  壁畫創作 拉斐爾在羅馬創作的壁畫歷來被認為是上乘典范之作。羅馬當時聚集的米開朗琪羅、D.佈拉曼特等藝術傢和大批人文主義學者、詩人,文化上的力追古典、雄視當代的志氣,有助於藝術傢創造宏偉優雅的紀念性作品。1508~1511年,拉斐爾首先繪制瞭梵蒂岡教皇宮簽字廳壁畫。這是一個方形房間,教皇在此簽署詔令,壁畫包括屋頂及4壁,拉斐爾把屋頂按傳統的圖案框格裝飾,主要精力集中於墻面的4幅圖畫,分別代表人類精神活動的4個方面:神學、哲學、詩學與法學。《教義的爭論》畫面以雲層分為兩半,上半表現基督及諸聖徒,下半表現教會4大神學傢及其他領袖;《雅典學派》則集古今著名哲學傢於一堂,以雅典學者為主,背景襯以宏偉的古典大廳。這些壁畫除瞭發揮拉斐爾特有的構圖和諧、形象秀美的風格外,還註意到繪畫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調和,取得非常突出的效果,給人以莊重鮮明、豐富多彩之感。其中《雅典學派》在刻畫人物和背景構圖上尤為傑出,被譽為古今壁畫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

《雅典學派》

  簽字廳壁畫完成後,教皇非常滿意,羅馬藝壇也備致贊揚,拉斐爾遂被請繼續繪制其他房間的壁畫:1512~1514年完成瞭埃利奧多羅廳壁畫,1514~1517年制作瞭火警廳壁畫,1516年為教皇宮的掛毯繪制大幅底圖,同時在宮中敞廊繪制一系列裝飾壁畫。這大量工作需要助手協作,有些壁畫的風格和水平受到一定影響,但出自拉斐爾親筆的部分仍屬上乘,其中最著名的有埃利奧多羅廳的《埃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和《波爾申納的彌撒》,火警廳的《波爾戈的火警》,掛毯畫稿《獲魚的奇跡》等。這些壁畫制作之時,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禮拜堂屋頂壁畫已完工揭幕,拉斐爾深受感動,加強瞭自己作品中的人體描繪和運動感,達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新境界。此外,拉斐爾多次應教廷大臣A.基吉之請而繪制的法爾內西納別墅壁畫,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加拉泰亞的凱旋》(1511~1513)以古典神話的題材,表現海上仙女加拉泰亞歡慶遊行之景。仙女形象俊逸秀美,塑造得非常成功。他在致友人書中談到加拉泰亞形象的創造時說,為達到如此完美的造形,必須既精於選擇最佳模特兒,也得求助於理想中的最美形象,表明他的藝術創作在現實之上予以理想加工的原則。

  聖母像及肖像畫 除壁畫而外,拉斐爾在羅馬的10餘年間還創作瞭不少聖母像、祭壇畫和肖像畫,皆充分體現瞭他的秀美風格,1512~1513年間繪成的《西斯廷聖母》在同類作品中具有特殊地位。它是一長達2.65米、寬近2米的佈面油畫,畫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是類似祭壇畫的聖母像。畫面以帷幕初揭形式展開,聖母懷抱嬰孩耶穌從雲端走向幕前,幕邊跪男女兩聖徒,圖底畫兩天使作顧盼狀。聖母、聖徒組成的三角形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的體態皆在健美之中充滿力量,既表現瞭母親的幸福,也表現瞭母愛的偉大,因為聖母自天而降的神情有獻出愛子救世濟民之意。這幅聖母像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很成功地體現瞭文藝復興時代的特色,同時也是拉斐爾典范風格的完美代表,對日後的古典派和學院派影響極大(見彩圖)。另一幅更為高大的祭壇畫形式的聖母像──《福利尼奧的聖母》則表現聖母坐於雲端,聖徒和施主環立下方,地面遠景為福利尼奧田野風光。畫中聖母子的姿態既有三角形構圖又有富於氣韻的側轉,表明藝術傢善於融匯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的成果於自己創作之中。羅馬時期的另外兩幅著名聖母像則為圓形畫,即《椅中聖母》和《阿爾巴聖母》。前者人物安排緊湊,坐著的聖母和嬰孩耶穌占滿大半畫幅,聖母雙目凝視觀眾,專註的神情飽含深思,服飾椅座的描繪則令人感到平易親切,加以和諧的構圖及溫暖的色調,遂使此畫成為拉斐爾最受人歡迎的作品。《阿爾巴聖母》則在圓形畫中以聖母、耶穌和聖約翰的三角形構圖配上寧靜優美的風景,堪稱完美無缺。

《西斯廷聖母》(1512~1513) 拉斐爾(意)

  拉斐爾在肖像畫方面也有極高成就。在佛羅倫薩時期他即有這方面的佳作,到羅馬後由於閱歷增多,更能做到形神兼備,氣韻盎然。他襲用瞭達·芬奇在《莫娜麗薩》一畫中奠定的微側半身的姿勢,但將背景隱去,唯以人物自然親切的神態展現於畫幅,其中著名代表作有《卡斯蒂廖內像》(1516)和《披紗女子像》(1514)。前者是拉斐爾的好友,也是一位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的肖像,對其優雅風度和深厚學識皆表現得淋漓盡致;後者則是一佚名的美貌女郎,可能是藝術傢的情人,她的容貌和拉斐爾筆下的一些聖母形象相近,但卻借其青春健壯的體態和絢麗典雅的服飾,恰如其分地描繪瞭一位生活中的女性。

  1520年春,拉斐爾在病中猶為《基督變容》一畫執筆,最後終於勞累而死。此畫隻成一半,後由其弟子續完。但這幅畫中出自其手的人物形象仍光輝照人,氣勢磅礴,說明藝術傢還在不斷探索和豐富自己的風格,在短暫生涯中為人類藝術寶庫增添的財富,是無與倫比的。

  

參考書目

 朱龍華:《拉斐爾》,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