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И.庫因吉

  俄國畫傢。生於克裏米亞一個貧窮的鞋匠傢中。祖先是希臘人。庫因吉自小父母雙亡,11歲時便當雇工謀生。由於對繪畫的喜愛,庫因吉曾在И.К.艾瓦佐夫斯基的畫室半工半讀。1860年到瞭彼得堡,兩次投考皇傢美術學院都未成功功。以後他發奮自學,在1868年被學院接受為旁聽生。不久以《韃靼山民的泥房》一畫獲得“名譽藝術傢”稱號。1873年,在學院畫展上展出瞭他的《在瓦拉姆島上》和《拉多加湖》,次年又展出《被遺忘的鄉村》,這些藝術上比較成熟的作品,受到瞭當時人們的重視。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是庫因吉創作的盛期。1875年他參加瞭巡回展覽畫派,先後在巡回畫展上展出《草原》、《烏克蘭之夜》(1880)等很有特色的風景畫。1879年,他展出瞭《雷雨之後》、《北方》、《白樺樹林》3幅力作,畫中他充分運用瞭光影對比的色彩效果,創作瞭有濃厚裝飾趣味的畫幅。1880年,庫因吉為新作《第聶伯河上的月夜》舉行瞭單獨的展覽會,整個彼得堡為之轟動。此畫用色大膽,藝術感染強烈,在一片黑黝黝的夜色中表達瞭烏克蘭美麗而恬靜的風光。И.Е.列賓曾用“觸動觀眾心靈的詩”這樣的評語,來贊美庫因吉的畫幅。1881年,畫傢在展出他的另一名作《第聶伯之晨》以後,開始瞭他的“沉默時期”,在將近30年中,他再沒有公開展出過任何作品。但是他並沒有放棄畫畫,隻是向人們保密而已,如現藏於特列恰可夫畫廊的《橡樹》、《雲》、《草原日落》、《夜》等,就都是他後期的傑作。1894~1897年,庫因吉曾任教於皇傢美術學院,領導風景畫工作室。

《烏克蘭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