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並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在中國古代,早就把教學看作是根據特定的教育目的培養人才的主要形式或途徑,重視教學的作用。當時的教學主要是傳授和學習儒傢經典,是實施封建主義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自然科學和技術知識一般不受重視。

  中國古代的一些教育傢在關於教教與學的關系問題上,有不少深刻的見解。王夫之認為教與學是互有區別而又統一的過程,他說:“夫學以學夫所教,而學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學,而教必非學。”意思是說,學是學教師所教的東西,教是教人學習。又說:“推學者之見而廣之,以引之於遠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引教者之意而思之以反求於致此之由者,學者之事也。”教者要就學者原有基礎不斷擴大他的知識領域;學者要根據教者的引導積極思考,獨立探索事物的由來。這些論述反映瞭中國古代學校豐富的教學經驗。

  資本主義興起以後,自然科學和技術知識納入學校教學內容,並要求提高培養人才的速度和效果,因而傳授和學習知識、技能、技巧的過程和方法等逐漸成為教育傢專門研究的對象。

  教學的任務和內容,以及教學的性質和所起的作用,是受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發展狀況制約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認為:教學是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所構成的特殊的認識活動。這種認識活動以人類已有的知識為主要對象,力求在較短時間內傳授大量的人類文化科學遺產,使個人認識達到當代社會的知識水平。同時,教學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教師是教學的領導者與組織者,他根據國傢規定的教育目的和計劃,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教學是在可控制的過程中進行的,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和接受教育的客體,同時又是學習和自我教育的主體。

  社會主義學校教學的基本任務是:①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向他們傳授系統的文化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培養一定的技能、技巧,給學生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②在傳授知識和培養技能、技巧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智力與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具有不斷吸收新知識、探索新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時代要求,並在發展智力的同時,促進體力的發展。③培養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學是有目的的認識活動,教學具有教育性,必然影響著人的心理和思想品質。社會主義學校的教學具有鮮明的共產主義方向性和思想性,教學的3 項任務是緊密聯系相互滲透的,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和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礎,是在同一過程中同時前進的。社會主義學校各項教育任務的完成主要通過教學。因此,教學是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師與學生在學校的主要活動(見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