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受教育者傳遞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

  教師是隨著學校產生而出現的。中國古代稱為師。秦代曾以吏為師。漢代以後多以儒為師。清末興辦近代學校曾一度稱教師為“教習”。西方古代的教師或者是自由民(如古希臘),或者是國傢委任的官吏(如古羅馬)。歐洲中世紀的教會學校,教師大多由神職人員擔任。在貴族宮廷中,教師是封建領主的雇員。資本主義社會的教師名義上是自由職業者,實際上是為為資產階級培養人才的雇傭勞動者。

  中國古代有尊師的傳統。荀況重視教師的地位,把天、地、君、親、師並稱(《荀子·禮論》)。中國古代教育專著《禮記·學記》中說:“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尊師是為瞭鞏固當時新興地主階級的統治。中國歷代在太學或書院講學的。往往是碩學鴻儒,被尊為一代宗師,他們當中有些人的道德和文章受到後人的尊崇,往往歷久不衰。但是,在大多數民間學塾任教的,多是窮愁潦倒的書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教師社會地位低下。在社會主義社會,教師的地位和作用起瞭根本的變化,被稱為人民教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大教師自覺地為新中國的人民教育事業服務。同時,人民政府註意發展師范教育,大量培養新師資。現在全國有人民教師約900萬人,是工人階級隊伍中一支龐大的方面軍,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重要力量,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人民教師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地位將不斷提高。

  人民教師的任務,不僅在教書,更重在育人。中國唐代的韓愈曾把教師的任務歸結為“傳道”、“授業”、“解惑”,就包括瞭教書、育人兩個方面。人民教師所傳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之道,所授的是現代文化科學技術之業。新中國的人民教師的使命是按照國傢的規定,培養年輕一代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人民教師為人師表,需要有多方面的職業修養。對人民教師的基本要求是:

  改進教學。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體系、重點和難點;同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出發,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經常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總結教學經驗,探索教學工作的規律,並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愛護學生。教師要經常瞭解學生在德、智、體幾方面的情況,熱情地關懷他們的成長。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並區別具體情況,把信任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建立師生之間民主平等的關系,形成新的尊師愛生的情誼。

  以身作則。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不僅要“言教”,還要“身教”。青少年和兒童模仿性強。教師的表率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努力學習。教師要不斷提高政治、文化和業務水平。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政治、時事;要學習文化、科學和技術知識;要學習專業知識和教育科學。在當前新技術革命時期,教師更要積極吸取信息,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