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會(guild) 是西歐中世紀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團體,它對中世紀職業技術教育的實施起瞭重要的作用。

  行會的教育主要是通過學徒制進行的。按照行會制度,想從事某種行業的人必須加入某一行會,先充當學徒,學徒期限2~10年不等,通常為7年。學徒期滿後,才能出師。由學徒到出師的過程也就是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過程,一般是由行會主持,制定師徒合同、規定職業技術的要求。一般合同規定,師傅應訓練學徒掌握某種職業技術,並學習讀、寫以及一些計算算知識和宗教知識;在學徒期間,師傅為學徒提供房舍、食物和衣服。合同還規定學徒應盡的義務,如:學徒應勤奮學習和工作,學習期間不得結婚,遵從師傅的指教,保守本行業的機密,恪守行會的道德規范,信奉本行會的教派等等。學徒期滿,由師傅發給證書,可以自由尋找工作,並以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對師傅和行會的報償。此後,在實際鍛煉中繼續提高技藝,獲得熟練技巧,可以成為工匠,優異者也可成為師傅,有權開設作坊,經營某些手工業和培養學徒。

  行會也資助或興辦學校。起初,有的行會提供資金,加強和擴大已有的城市學校,使行會成員的子弟得以享受較好的普通教育。隨著生產的擴大,有的行會也自行籌款、聘用教師,建立職業學校或藝徒學校。在英國,著名的職業學校有倫敦的出版業行會學校。在德國,行會曾建立藝徒補習學校。如慕尼黑的工匠聯合會開辦瞭為數眾多的技術學校;柏林的商人聯合會開辦瞭補習學校,對學徒進行商業教育;裁縫聯合會開辦瞭一所學校,延聘大裁縫業中的裁剪師、設計師擔任教學工作。自此,不同類型學校中的技術訓練代替瞭作坊中的學徒制度。

  行會也對其成員進行政治教育。在一些自由的城市或團體中以及各個行會之間,經常存在權利和義務之爭。為適應政治上的需要,行會使其成員接受實際的公民教育,訓練演說能力和行政事務能力。

  隨著國傢權力的發展,行會逐漸被國傢政權控制;由於工業的專門化和機械化,學徒制的重要性日益減弱,行會的教育便逐漸被普通中小學教育和專門教育取代瞭。

  

參考書目

 Eby and Arrowood, The History ɑnd Philosophyof Education,Ancient ɑnd Medieval,Prentice-Hall lnc.,New York,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