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馬拉梅

  法國詩人。1842年3月18日生於巴黎。傢境貧寒,曾在政府機關當臨時雇員。後去英國學習英語,回國後長期任中學英語教師。1866年,在帕爾納斯派的刊物《當代帕爾納斯》上發表著名的《窗子》、《蔚藍的天》、《海風》等10首首詩。1871年發表悲劇《埃羅提亞德》的片斷。這部劇本從1864年開始寫作,始終沒有完成,最後用抒情詩的形式發表瞭幾個片斷。1876年發表《牧神的午後》,寫一田野的神明在夏天的一個下午從睡夢中醒來,想那些剛剛看見的美麗女神,他記不清是真正看見還是夢中的幻象,想著想著,又昏昏入睡。1877年發表十四行詩《愛倫·坡之墓》。美國詩人愛倫·坡是他最推崇的外國詩人,他曾翻譯過愛倫·坡的名詩《烏鴉》。

  馬拉梅的作品集有《詩與散文》和詩集《徜徉集》。他最後發表的一首詩是《骰子一擲絕不會破壞偶然性》。這篇相當晦澀的作品是他構思瞭一輩子而終於沒有能寫出的“唯一的作品”的一個片斷。

  馬拉梅認為詩的使命在於用不平常的藝術手法,揭露隱藏在平凡的事物背後的“絕對世界”。隻有絕對的境界才是最高的理想。他以畢生精力寫一部“唯一的作品”,來歌頌“絕對世界”。他一生追求“絕對”,而所得到的隻是虛無。

  馬拉梅的詩都是比較嚴謹的格律詩。他的藝術特色以及他對於法國現代詩的深遠影響,不在於詩體的解放,而在於遣詞用字別出心裁,將表面上毫不相關的形象配合在一起,令人出乎意料。他的詩初看似乎晦澀,一經仔細吟誦便發現深邃的意境。

  馬拉梅寫詩非常艱苦。這不表現為單純的雕琢詞句,而表現為在平凡的事物中發掘不平凡的一面。每星期二下午總有不少青年詩人到他在巴黎的住所聚會,聽他發表對詩歌藝術別出心裁的見解。這個有名的“星期二茶話會”曾堅持十餘年之久。

馬拉梅手跡

  

參考書目

 C. Soula,La Poésie et la Pensée de Mallarmé, Paris,1926~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