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雲

  京劇演員,工旦。名德泉,字綺霞。祖隸漢軍旗籍,河北南宮人。幼入北京三樂科班(後改名正樂)學藝,藝名三錫,初習武生,後改正旦,從孫怡雲學戲,改名小雲,以演青衣戲為主。與白牡丹(荀慧生)、芙蓉草(趙桐珊)並稱“正樂三傑”。出科後後,與孫菊仙合演的《三娘教子》、《戰蒲關》,與楊小樓合演的《楚漢爭》、《湘江會》,與王瑤卿合演的《乾坤福壽鏡》,均負時譽。先後與譚小培、餘叔巖、王又宸、馬連良合作並自己挑班。(見彩圖)

尚小雲(京劇《虹霓關》東方氏)

  尚小雲的唱腔,遠承時小福,近師陳德霖,滿宮滿調,字正腔圓,善於使用顫音,拖長板眼,一氣呵成,以剛勁見稱;又得益於王瑤卿,王為他設計瞭峭拔、高亢的唱腔,汰除瞭旦腳傳統唱法中口緊字拙的缺點。他與王鳳卿、裘桂仙合演《二進宮》,用同一調門,毫無吃力之感。京白師法王(瑤卿)派,爽朗明快,流麗大方,《四郎探母》的蕭太後、《大登殿》的代戰公主都能顯其所長;韻白則借鑒楊小樓的念法,句逗之間,似斷實連,過渡順暢,字清音朗,富於感情。做功身段寓剛健於婀娜。《失子驚瘋》中的舞水袖、瘋步,《昭君出塞》中的趟馬、圓場等,在繁重的身段中表現人物。由於武功根底深厚,更擅演刀馬旦戲,《梁紅玉》、《秦良玉》、《湘江會》中的靠功、把子,幹凈利索,勇猛俏麗。

尚小雲在《梁紅玉》中飾梁紅玉

  尚小雲在藝術上既潛心於繼承,又致力於革新,一生排演瞭大量新戲,如《林四娘》、《五龍祚》、《謝小娥》、《珍珠扇》、《雲嚲娘》、《摩登伽女》、《龍女牧羊》、《文君當壚》、《婕妤當熊》、《花蕊夫人》、《青城十九俠》、《虎乳飛仙傳》等。還把一些傳統戲整理加工、增首益尾,如把《昭君出塞》擴大為《漢明妃》,改昆曲《風箏誤》為《詹淑娟》、改梆子《玉虎墜》為《娟娟》。晚期還重排瞭《墨黛》(《北國佳人》)、《雙陽公主》。在這些戲中都有創造,塑造瞭一批巾幗英雄、俠女烈婦類型的藝術形象,獨樹一幟,世稱“尚派”。《昭君出塞》、《失子驚瘋》已攝制成藝術影片。

  尚小雲在從事演劇的同時,還致力於戲曲人材的培育,1937年開辦“榮春社”科班,除聘請名師傳藝外,還親自執教,培養學生200餘人,以“春、榮、長、喜”排名,如尚長春、李甫春、徐榮奎、楊榮環、景榮慶、馬長禮等。弟子有黃詠霓(雪艷琴)、趙嘯瀾、黃玉華、梁秀娟等;李世芳、毛世來、張君秋和謝銳青、鮑啟瑜、李翔以及秦腔演員馬蘭魚等都曾受到他的教益。次子長麟也得其薪傳。

  尚小雲曾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第一、二、三、四屆委員,中國戲劇傢協會理事,任陜西京劇院院長,中國戲曲學校藝術顧問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