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至18世紀之間,土庫曼人民創作瞭不少浪漫主義的和表現英雄事蹟的長詩,如《沙謝涅姆-加雷普》(描寫沙謝涅姆公主和窮人加雷普的愛情故事)、《基奧爾格雷》、《薩雅特雷-海姆拉》等。最古老的作品中往往含有伊斯蘭教的精神,如15世紀維帕伊的詩集《伊斯蘭的明燈》。

  18世紀初出現瞭形式上接近民間詩體的作品,如馬格魯皮的《優素普-阿赫麥特》、沙本德的《霍加姆伯爾汗》。詩人穆哈麥德·加裡佈·阿散蒂也寫過一部名為《萊伊麗和馬季農》的長長詩。18世紀詩人和思想傢馬赫圖姆庫利(生卒年不詳)是土庫曼古典文學和文學語言的奠基者,他的作品描寫勞動人民的苦難,表達瞭爭取獨立的思想。在19世紀的土庫曼文學中,詩人澤利利(約1795~1850)繼承瞭馬赫圖姆庫利的傳統。民主派傑出的代表詩人凱米涅(1770~1840)表達瞭人民中最貧困的階層的情緒。莫拉涅彼斯(約1810~約1862)是19世紀中葉著名的抒情詩人。民間文學創作也仍然非常活躍。十月革命以後,詩人把傳統的詩歌形式同新的題材結合起來。活躍在土庫曼文壇上的著名的民間詩人有巴伊拉姆-沙希爾 (1871~1948)、杜爾德·克雷奇(1886~1950) 、阿塔·薩利赫(1908~1964)等。克雷奇的詩歌反映瞭土地改革和階級鬥爭(如《我要說》,1923;《富人》,1924)。阿曼-杜爾德·阿拉梅舍夫 (1904~1943) 的長詩《索納》(1932)反映瞭農村知識分子的生活。婦女解放也成為文學作品的主題之一。新的一代作傢別·凱爾巴巴耶夫(1894~1974)、卡·佈魯諾夫(1898~1965)、阿·考舒托夫(1903~1953)、努·薩雷漢諾夫(1906~1944)等相繼出現。

  30年代中,農業集體化是作傢最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在戲劇方面,如凱基洛夫的《在卡拉庫姆的荒原中》(1932)、卡爾利耶夫的《艾納》(1937)、杜爾迪耶夫的《源泉》(1940)等。衛國戰爭時期,許多土庫曼作傢走上前線。在戰爭和戰後時期,寫出不少表現戰士英勇戰鬥和後方人民奮力支援前方的作品。從60年代後半期到70年代初,在土庫曼文學中出現許多長篇小說,如胡代納紮羅夫的《草原居民》(1970)、庫利耶夫的《黑色商隊》(1971)、阿塔然諾夫的《矽石》、謝塔科夫的《兄弟們》(3卷,1960~1970)、傑利亞耶夫的《命運》(4卷,1960~1971),還湧現一些中短篇小說作傢,如阿拉普·庫爾巴諾夫(1927~  )、奧拉茲·阿克馬梅多夫(1930~   )、亞茲穆拉德·馬梅季耶夫(1930~  ) 、季爾基什·朱馬格利季耶夫(1938~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