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圖霍爾斯基

  德國作傢、政論傢。生於柏林,父親是貿易公司經理。中學畢業後學習法律。1915年應徵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曾編輯士兵報紙。戰後任秘書、編輯。1920至1922年先後參加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1924至至1929年擔任《世界舞臺》周刊駐巴黎記者。1929年以後以職業作傢身分居住瑞典。1931年為《紅色信號》的撰稿人。1933年被納粹剝奪公民權,著作遭到查禁、焚毀。1935年在瑞典自殺。

  1907至1932年,他在報刊上發表瞭大約2,500篇評論、雜文、詩歌、散文等作品,從人道主義、和平主義出發,嘲諷小市民習氣,抨擊沙文主義、軍國主義和官僚政治,呼籲人民警惕法西斯主義勢力的蔓延。作品切中時弊,傾向鮮明。他善於運用行話、方言。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生動傳神。他是“大城市酒吧間劇場滑稽曲”的創始者之一。他的抒情詩細膩優美。他的小說《萊茵斯貝格》(1912)和《格裡普斯霍爾姆宮》(1931)以幽默的筆調描寫蔑視資產階級道德的青年人的愛情,暴露瞭小市民的偏狹和貪婪。其他作品還有《在普魯士壁爐旁的幻夢》(1920)、《五馬力》(1928)、《蒙娜·麗莎的微笑》(1929)、《德國,德國高於一切》(1929)、《別哭,要學著笑!》(193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