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個民間文藝叢刊。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主辦。1950年11月創刊,1951年9月因抗美援朝停刊,共出三期。以發表民間文學理論研究文章為主,兼發表民間文學優秀作品。第一期,作品部分突出瞭土地革命時期的民歌和革命傳說、故事。理論部分,除刊登瞭郭沫若、老舍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外,還有鐘敬文、安波、遊國恩、俞平伯、李敷仁、馬可、王亞平等人的研究論文。其中鐘敬文《口頭文學: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遺產》,對民間文學作瞭比較系統的論述述。第二期出版於1951年5月,處於抗美援朝運動中,出瞭“朝鮮民間文藝特輯”。其中有朝鮮的傳說、故事、民歌、童謠、諺語等。此外還刊登瞭康濯等記錄的新民間故事多篇。

《民間文藝集刊》第一冊

  理論方面有何其芳的《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鐘敬文的《民間歌謠中的反美帝意識》等論文。第三期中發表瞭周揚的《繼承民族文學藝術優良傳統》的文章。為瞭慶祝西藏的和平解放,刊出瞭“藏族民間文藝特輯”,其中選錄瞭藏族著名的故事《茶和鹽的故事》和優秀民歌27首。《民間文藝集刊》比較註意民間文藝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所刊作品大多記錄忠實,不失樸素、優美的本色。理論文章大多用新的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對民間文藝進行探討。《民間文藝集刊》的創刊具有開拓性的意義,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民間文藝的研究工作起瞭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