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敘事散文作品的一種。亦稱“古話”、“古經”、“說古”、“學古”、“瞎話”等。

  民間故事可分五類,即:幻想故事,動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間寓言、民間笑話。

  ①幻想故事(或叫民間童話)包含豐富的想像成分,充滿浪漫色彩。它起源於原始社會,到階級社會又繼續發展,反映古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習俗和信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某些社會矛盾。幻想故事的主人公多為普通勞動者,其中出現的情節、事物和一部分人物物,大都帶有超自然的性質。它常把某些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當作可能實現的事情表現出來。它借助法術和寶物的幫助,實現貧困、誠實主人公的願望和憧憬,並對惡人、貪心者予以懲罰。這類故事中的寶物大多為日常事物,它們的神奇性能實際是人類知識和技能的作用的理想化,並且經過幻想以物質形態表現出來。幻想故事情節常采用“三段結構法”;人物、情節、語言基本定型,在不同地區也時有變異;敘述經常夾有韻語。晉代幹寶《搜神記》(卷十四)中的《毛衣女》、陶潛《搜神後記》中的《白水素女》,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上”裡的《葉限》、《旁》和《原化記》中的《吳堪》等,記錄的都是古代流傳的幻想故事。

  ②動物故事以動物為主人公。故事裡的動物常被擬人化。這類故事,有的借動物之間的糾葛表現某種社會現象、人與人的關系;有的著重解釋動物的習性;也有的寄寓著比較明顯的教訓意義。

  ③生活故事取材於現實生活而加以虛構,亦稱“世俗故事”或“寫實故事”。它的現實性較強,故事往往贊美正直、勤勞、善良、智慧的人;批評懶惰、自私、愚蠢的人;也諷刺剝削者和壓迫者。許多生活故事反映雇農對地主、工匠對作坊老板、人民對官府的巧妙鬥爭。關於婦女的故事,不少是控訴封建禮教和倫理觀念給她們造成的痛苦,提出婚姻、愛情自主的要求,有的甚至表現瞭她們敢於向封建皇權挑戰的勇氣。有些故事幽默、風趣,表現瞭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在很多民族中流傳的機智人物故事,充分地表現瞭人民的機智和樂觀主義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現的許多新的民間故事,反映瞭新時代人民的生活和願望,表現瞭高尚的精神面貌,它對傳統民間故事的藝術特點也有所發展。

  生活故事一般比較短小,人物性格單純,常常運用對比的手法。有時也采用“三段結構法”。它的風格較為樸實、明快。

  ④民間寓言是廣大人民創作的包含有明顯教訓意義的口頭散文故事。它是人民的智慧、經驗的結晶。

  民間寓言最早大概是由動物故事發展而來。先秦的著作中,記錄或引用瞭不少以人和動物等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鷸蚌相爭》等。

《東郭先生》插圖

  民間寓言大多通過生活片斷表現主題,作品的故事情節和寓意往往達到渾然一體的程度。風格含蓄、幽默,發人深省。

  ⑤民間笑話是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其中一部分諷刺鋒芒指向昏庸貪婪的統治者,但大量是諷刺人民內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