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政論雜誌。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月刊。光緒三十一年(1905)十一月創刊於日本東京。編輯負責人初為張繼,其後為章炳麟,20期後為陶成章。共出26期,附《天討》1冊。

  《民報》發刊詞為同盟會領導人孫中山所撰,第一次提出瞭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這是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三大綱領,為當時政治革命的最高奮鬥目標,成為當時進步的政治團體(包括文學團體)的旗幟。

  《民報》雖是政治治刊物,但也是進步文學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指導性讀物。它的編輯方針,貫徹孫中山的三大主義,對內主張:①顛覆現今之惡劣政府;②建設共和政體;③土地國有。其所載文章,以政論文為主,間亦附記時事述評,登載少數譯著小說。自章炳麟主編並為撰稿人後,亦常載其學術論文。

  《民報》當時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與梁啟超等改良派所主辦的《新民叢報》的尖銳論戰,駁斥改良派的君主立憲、開明專制,反對土地國有等主張,抵制改良派的政治影響,促進革命運動的發展,指導廣大革命群眾鬥爭的方向。一時成為革命鬥爭的號角,起瞭重要的進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