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古典詩人、佛學傢。又名脫巴噶。出生於西藏阿裏貢塘娘昂雜地方(今西藏吉隆縣境內)。7歲時父親去世,留下寡母弱妹與米拉日巴三人,傢產被奪,受人欺淩。米拉日巴成年後,懲罰瞭仇人,因而產生“悔罪”之心,遂學習佛法,以求超脫。

  米拉日巴是一個徹底的出世主義者。他從維護佛教的立場出發,反對和抨擊那些借佛教之名以圖富貴、貪鄙虛偽、欺世盜名的宗教上層人物。終身堅守佛教的清規戒律,遁跡山林,潛心苦修,在佛學上獲得相當高的成就,成為噶舉舉派的創始人之一。

  米拉日巴自幼喜愛唱歌,嗓音甚好,頗受群眾歡迎。晚年成為名僧後,遂借用民歌形式,向弟子和信徒宣揚佛法,並創作瞭許多道歌,廣泛流傳於民間。15世紀噶舉派僧人桑吉堅贊將其輯錄成冊,采錄瞭近500首詩歌,雕版印刷,刊行於世,題為《米拉日巴道歌集》。

米拉日巴木刻像 選自《米拉日巴傳》

  《米拉日巴道歌集》的內容,除宣揚佛法外,在一定程度上揭露瞭統治者殘暴貪婪的反動本性,抨擊瞭某些上層喇嘛假佛濟私的卑劣行為,還有一些詩篇則生動地描繪瞭西藏高原優美的自然風光。米拉日巴的詩歌多數采用魯體民歌格律,前面幾段是比興,最後一段點出主旨,把社會生活、自然景觀與佛教哲理融合在一起,深入淺出,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後世仿作甚多,形成瞭藏族詩歌的一個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