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著名傳說。據《琱玉集》所引《同賢記》的記載,故事的基本情節是:燕人杞梁因避秦始皇築城苦役,逃匿於孟超傢後園樹上,見孟女仲姿在池中洗浴。孟女因身體為杞梁所見,便以身相許。婚後杞梁又返回築城役地,主典怒其逃走,將他打殺,築屍於城牆內。仲姿尋夫,至城下痛哭,城牆崩倒,露出屍骨,不能辨認。仲姿刺指血滴骨,至杞梁骨處,血徑流入,於是收瞭屍骸,回去安葬。它表現瞭秦始皇的築城苦役所造成的一場悲劇。

  孟薑女傳說淵源很早,從戰國時時期開始就見端倪。《春秋左氏傳》、《禮記·檀弓》、《孟子》以及漢代《說苑》《列女傳》等都有一些片斷記載。歷代文人詩歌對它也多有題詠。明清以來,隨著孟薑女廟、孟薑女墳等的建立,各地方志與碑刻的記述尤多,並在各地戲劇、唱本等俗文學中成為常見題材。

  孟薑女傳說流傳至今2000餘年,幾經重要演變,情節不斷豐富,主題也日益鮮明。孟薑女的原型為春秋時齊國杞梁之妻,在《春秋左氏傳》中是一個知禮的婦女形象。杞梁攻莒、戰死,齊侯欲郊吊,杞梁妻以郊中不是吊喪之地加以拒絕,齊侯不得不改在杞梁傢裡吊唁。故事就從此發端。後來增加杞梁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的說法,說杞梁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與齊國地方民間崇尚“哭調”的風俗結合在一起。漢代故事又派生出哭倒城墻(或山)的情節。此時,杞梁妻由知禮而卻郊吊發展成她在丈夫死後向城而哭,城為之崩,負屍骨歸,投淄水而死的形象。故事表現出瞭她慟哭的真摯和死的貞烈。

《孟薑女故事研究集》、《孟薑女故事論文集》封面

  北齊屢築長城,徭役繁重,民間多征夫怨女。民眾又把當時現實與秦代築長城的苦役聯系起來,使傳說逐漸變為反築城徭役主題的新形態。從此,杞梁由為齊國犧牲的戰將,變成被打殺的築城民夫。杞梁妻便成為尋夫認骨、哭倒長城的著名傳說人物。

  杞梁妻在《琱玉集》所引《同賢記》中名仲姿,在敦煌曲子詞中被直呼為“孟薑女”。明清以來,故事在民間仍繼續發展演變。各地的口頭講述,把孟薑女說成是葫蘆所生,由於葫蘆(或瓜)牽連到隔壁而居的孟薑兩傢。因稱“孟薑女”。此時秦始皇也直接成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增加瞭新情節。孟薑女哭倒長城後,秦始皇見孟薑女美貌,欲納為妃,並接受孟薑女提出的三個條件,披麻戴孝,手執喪杖,為杞梁發喪。最後,孟薑女投海而死。此外,尚有秦始皇用趕山鞭,驅石填海,砸孟薑女等說法,幻想成分和傳奇色彩有所增加。

  近世孟薑女故事傳播的地域幾乎遍及全國,影響十分深遠,各地也出現不少異文。除各種詩文外,一些通俗唱本多取這個故事為題材進行創作加工,其結果又影響瞭這個故事的口頭講述。由於時代的不同,作品的主題及思想傾向也較復雜。但從近世流傳的故事基本情節看,這個故事是以孟薑女的傢庭婚姻問題為線,深刻反映出封建社會徭役的繁重和人民生離死別的痛苦,暴露瞭封建統治者的殘酷無道。

  現代學者顧頡剛在20年代中對這個傳說曾經作過系統的研究。編著有《孟薑女故事研究集》。近年來,除國內學者繼續研究外,日、蘇等國漢學傢也註意對它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