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

  中國電影作曲傢。浙江嵊縣人。早年曾在法國學習鋼琴調音技術,作過鋼琴修理工,自學鋼琴演奏,掌握瞭一定的音樂專業知識和作曲技能。1927年回到上海,參加南國社的活動,開始接觸進步文藝運動,不久又參加瞭中國左翼戲劇傢聯盟音樂小組組和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等。1932年,入法國商人開設的百代唱片公司,任音樂部主任,灌制瞭不少進步歌曲唱片,同時開始音樂創作,為影片《漁光曲》(1934)、《凱歌》(1935)、《迷途的羔羊》(1936)等作曲配樂。《漁光曲》主題歌是以江南民歌《孟薑女哭長城》的旋律為基調,結合船歌的節奏而創作的。影片問世以來,這首歌成為30年代傢喻戶曉的流行歌曲之一。《迷途的羔羊》中的主題歌和插曲也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流傳甚廣。這些歌曲,表達瞭對苦難中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控訴。1937年,他再次赴法進修音樂,1938年10月回國,立即投入抗日歌詠活動。1939年去東南亞,在新加坡組織鑼鼓合唱團。1940年回國,同年11月到皖南參加新四軍,從事部隊音樂工作。1941年在皖南事變中遇難。他在短短的10年創作生活中,留下30多首歌曲,一部以1938年臺兒莊戰役為題材的五幕歌劇《洪波曲》和幾支民族器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