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口頭敘事文學。它是由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地方風物有關的故事組成。

  在民間傳說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事件發生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有的還涉及國傢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的結果也常與某些歷史、地理現象及社會風習相附會,因而往往給人以它是真實歷史的錯覺。

  民間傳說與嚴格意義的歷史有本質的區別。傳說既不是真實人物的傳記,也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其其中可能包含有真實歷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眾的藝術創作。許多傳說把比較廣泛的社會生活內容通過藝術概括而依托在某一歷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達到歷史的因素和歷史的表述方式與文學創作的有機溶合,使它成為藝術化的歷史,或者是歷史化的藝術。

  民間傳說涉及國傢民族的大事、階級鬥爭、生產鬥爭、文化創造、傑出人物的貢獻,以及傢庭、婚姻、民間的風俗習慣等方面。其題材大致可以分三類。

  人物傳說 這類傳說以人物為中心,敘述他們的事跡和遭遇,也表達瞭人民的評價和願望。例如敘述屈原作《離騷》,大聲吟哦,感動眾山鬼嗚咽痛哭;魯班修趙州橋,一夜之間從太行山上趕來大白石;包拯為官清廉剛正,人民稱頌他為“包青天”。傳說人物還包括有帝王將相,如秦始皇、明太祖、西門豹、嶽飛;有農民起義的領袖,如黃巢、李自成;也有文化創造中的名人,如神醫華佗、詩人李白、書法傢王羲之等。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傳說是新時代的產物。有關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賀龍、陳毅、劉志丹、彭湃等的傳說,表現瞭他們無私無畏、平易近人、艱苦樸素的感人事跡。此外,還有姓名不見於史籍的人物傳說,如梁祝傳說、孟薑女傳說、董永賣身葬父的傳說、歌仙劉三姐的傳說等。

  史事傳說 這類傳說以敘述歷史事件為主。如梁山泊起義傳說、楊傢將傳說、義和團傳說、貴州苗族張秀眉起義傳說、紅軍長征傳說、八路軍抗日傳說等。北宋時期,名將楊業祖孫四代為國效勞,抗擊契丹統治者的侵略。歷代農民起義的傳說反映瞭官逼民反的歷史真實,歌頌瞭參加起義的英雄好漢。梁山泊起義中李逵、魯智深、武松等形象,都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塑造出來的。藏族傳說《藏王的求婚使者》敘述唐代漢藏通婚,文成公主出嫁藏王松贊幹佈的經過。新的史事傳說《紅軍的佈告》,通過蘇區人民在白軍的圍剿下保衛紅軍佈告的具體事件,表現瞭人民堅定的革命意志和信念。

  地方風物傳說 這類傳說敘述地方的山川古跡、花鳥蟲魚、風俗習慣和鄉土特產的由來和命名,往往賦予敘述的對象以富有意義的或富有情趣的說明,表現瞭人們熱愛鄉土的感情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理想和信念。有關西湖寶俶塔、初陽臺、來鳳亭的傳說,臺灣高山族日月潭的傳說,蒙古族馬頭琴的傳說,傣族潑水節的傳說,都是在傳說中說明其來歷。一些神怪靈異的傳說,如關於八仙的傳說、灶王爺的傳說等,則更是人民信仰的產物。

  民間傳說的流傳往往有地區性。一些影響深遠的民間傳說常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相結合,並在流傳過程中提煉加工:①根據現實的需要和切身的感受,對原有故事進一步發展情節。如孟薑女傳說由戰國時杞梁妻拒絕齊侯郊吊至隋唐前轉變為孟薑女哭倒長城,即與北齊統治者多次驅民修築長城,致使人們背井離鄉,甚至身死役地的現實有關。②把同類的事情集中到一個人物身上,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魯班傳說和包公傳說就是經過此類加工的例子。

  民間傳說往往具有傳奇的特色,故事情節既與人間現實有直接的聯系,其發展又合乎生活的內在邏輯,同時,通過偶然、巧合、誇張、超人間的情節來引起故事的發展,從而使真實情景和奇情異事達到瞭有機的統一,既富於生活氣息,又離奇動人。民間傳說的創作特色,為小說、戲劇的創作提供瞭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