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藝術社團。成立於1891年,成員主要是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的學生。他們在塞律西埃的影響下,崇拜P.高更的畫風,追求有表現力的色彩和富於節奏感的造型,以體現一種神秘的觀念。Nabis一詞,是詩人卡紮利斯從希伯來語中採用過來的,原意為“先知”,之所以用它作為藝術社團的名稱,是因為這群藝術傢對待藝術創作態度十分嚴肅,善於獨立思考,而且對高更的訓導,非常忠誠,視之如宗教啟示。參加納比社團的有M.德尼、P.博納爾、K.-X.魯塞爾、É.維亞爾和瑞士畫傢F.瓦洛東。。畫傢H.de圖盧茲-洛特雷克、雕刻傢A.馬約爾以及音樂傢德彪西也曾是該社團的成員。這一社團得到宣傳象征主義文藝主張的《白色雜志》的支持,為它助威的還有評論傢F.費內翁、文學傢M.普魯斯特和A.雅裡,納比派的幾次美術展覽於1892~1897年在畫商佈特維爾的傢中舉行。

  納比派的創作原則遵循畫傢德尼提出的雙重調整的理論,即客觀的調整,把美學和裝飾的觀念放在第一位,強調色彩和構圖的技術原則;主觀的調整,強調作者本人的直覺。他們的作品色彩強烈,線條扭曲,有裝飾美。納比派對裝飾美術和工藝美術的發展作出瞭貢獻,他們的石版和銅版廣告畫十分精采。

  1899年納比派的成員與部分象征主義畫傢在迪朗-呂埃爾的畫廊聯合舉行最後一次成功的展覽,之後由於藝術目標不一,這一社團便不復存在,但它對20世紀初的新美術運動起瞭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