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孚日山區的一座天主教小教堂。建於1950~1953年,由法國建築師勒科爾比西埃設計。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現代建築中追求個性和象徵傾向的較早的和最典型的作品,也代表瞭勒科爾比西埃脫離理性主義以後的設計風格。

  教堂建在一座小山頂上,四周景色優美。教堂造型奇特,牆壁全部都是弧形彎轉的,南牆很厚,向裏傾斜,牆上散亂地開瞭許多大大小小的窗洞,嵌著彩色玻璃,牆頂與屋頂之間有一道窄縫,光線從窄縫和窗洞中透入,使室內充滿瞭斑駁離奇的的神秘光影。東墻向內弧進,墻頂也有窄縫,墻外屋頂伸出得多,形成一個大敞廊,當朝聖的人很多時,就聚集在墻外,牧師則在墻上的小陽臺上佈道。北墻西端彎進向內,形成一個壁龕;西墻南北兩端也彎成兩個壁龕,所有壁龕處的墻都高聳在屋頂之上,成為3座半圓柱形的塔。大門開在南墻和西墻之間的窄縫中。屋頂由兩層分開的鋼筋混凝土薄板組成,它們在屋簷處合在一起。屋簷挑出,又向上卷起,從東邊望去好像一個船頭。墻為石砌,有粗糙的白色粉刷。屋簷棕色,不粉刷,顯露出木模板的痕跡。內部座位朝向東端的聖壇,隻能容納100~200人。

龍尚教堂

  雖然設計者對這座奇異的建築作過一些實用功能方面的解釋,但毋寧說他在創造某種氣氛,利用象征和隱喻來影響人們的精神方面,以至人們大都把它當作是一件“塑性造型”的雕塑品來看待。例如封閉的厚墻象征著“上帝的庇護所”;像“聽覺器官”那樣的平面被解釋為要更好地讓上帝聽到教徒的聲音;南墻東端那條銳利的垂直邊棱直指蒼穹,隱喻著人和上帝的交流;那出人意表的體形和動蕩的氣氛、沒有規律的窗洞和神秘的光影都渲染出宗教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