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代青銅器。1957年出土於安徽省阜南縣月兒河。高50.5釐米,口徑45釐米,腹圍122釐米,足徑24釐米。同出有尊、斝、觚、爵等器物,其年代略當殷墟早期。

  器物造型完美,大侈口,折肩,高圈足,頸部光潔,飾弦紋三道,主要裝飾紋飾施於肩、腹部,以圓雕、浮雕與線刻相結合,組合成嚴整的畫面。紋雕的結構以肩部的龍首與腹部的觚棱為界分為3組,每組正中為一首雙身的虎,口銜一文身、屈四肢的裸體人形。虎首突起成圓雕。人兩側又各有一背背向的夔龍,隔觚棱,分別與其他兩組的夔紋相合,構成獸面紋。尊肩部有3條蜿蜒的遊龍,龍首突出於器身之外,在每組紋飾上端,兩伸出的龍首造型活潑,富於裝飾性。同時,3個龍首、觚棱、獸面,又獨立地組成瞭另外3組畫面,虎頭則成為其側面的裝飾。這樣就使全器具有瞭6個主要觀賞面,構思嚴密而巧妙。圈足上部有一道弦紋,3個十字形鏤孔。下為陰刻的一圈獸面紋。器身為灰綠色,肩部龍首為分鑄。

龍虎尊

  虎噬人的形象亦見於殷墟婦好墓所出的婦好鉞和四川省廣漢三星堆遺址1號祭祀坑所出的龍虎尊。後者的造型與裝飾意匠與阜南龍虎尊相同,但形象較稚拙,整體設計的完整性亦較之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