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油畫傢,19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繪畫的代表。1783年9月23日生於杜塞爾多夫,1867年3月6日卒於柏林。

  科內利烏斯早期的繪畫具有學院派古典主義的特點,後轉而研究德國哥特式繪畫和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在米開朗琪羅的油畫《聖傢族》和歌德詩歌《浮士德》的插圖中,他找到瞭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從此背離瞭古典主義藝術法則。

  1811年,科內利烏斯移居羅馬,加入由F.普福爾和J.F.奧韋韋爾貝克領導的德國畫傢組織拿撒勒人畫派,成為這個組織的核心成員。

《四騎士》

  1816~1817年,科內利烏斯與拿撒勒人畫派的其他畫傢共同創作瞭巴托爾迪別墅壁畫。在壁畫創作中他力圖恢復被巴洛克解體瞭的基督教藝術的精神,重新連接起自A.R.門斯以來中斷瞭的德國壁畫傳統。

  1819年,科內利烏斯應巴伐利亞王儲,後來的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的邀請,由羅馬回到慕尼黑,從事新竣工的慕尼黑古典雕塑陳列館的壁畫裝飾工作。在他的周圍聚集瞭一批有志於復興紀念性濕壁畫傳統的畫傢,形成瞭所謂慕尼黑畫派。

  1821年,科內利烏斯受命任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院長,1824年再任慕尼黑美術學院院長。這期間,科內利烏斯進行瞭大量而廣泛的藝術組織活動。他按照自己的理想改變瞭慕尼黑美術學院長期由學院派古典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使學院辦成宗教畫與歷史畫的中心。自1829年起,科內利烏斯又受托作慕尼黑路德維希教堂東墻壁畫《最後的審判》。這幅壁畫覆蓋整個墻面,描繪瞭接受最後審判的蕓蕓眾生。這是科內利烏斯最重要的作品。這幅壁畫創作歷時10年之久。1841年後,科內利烏斯應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邀請,移居柏林,任柏林美術學院院長,直到去世。他的晚期作品除《四騎士》(1845)等以外,主要為皇傢墓室設計瞭幾幅壁畫稿,這項重大的工程終因某種原因而未得付諸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