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末出現於歐美的美術思潮,由最少派藝術的簡單、無細節形式發展而來。大地藝術傢普遍厭煩現代都市生活和高度標準化的工業文明,主張返回自然,對他們曾經熱戀過的最少派藝術表示強烈的不滿,認為它是現代文明墮落的標記,隻有像埃及的金字塔、史前的巨石建築、美洲的古墓、禪宗石寺塔才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才具有人與自然親密無間的聯繫。於是一批藝術傢以大地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或在廣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湮海、壘築堤岸,或潑濺顏料遍染荒山。由於大地藝術常以挖掘填湮湮工程形式出現,故又有土方工程、地景藝術之稱。早期的大地藝術作品多在現場施工,現場完成,藝術傢創造作品無意於給人欣賞。1968年起德萬畫廊將搜集來的大地藝術照片和埋在地下的盆子、鐵箱等部分實物舉辦瞭一次大地藝術展覽。次年,科內爾大學也舉辦瞭一次同樣的展覽後,大地藝術常以照片、錄像的形式出現。後期的大地藝術傢很少作大規模的挖掘工程,更多地借助攝影來完成。如W.德瑪麗亞的作品《一英裡長的素描》是拍下劃在內華達沙漠上的兩條平行線照片,以簡便的攝影代替實地挖掘,達到同樣的展覽效果。重要的大地藝術傢有C.安德烈、R.史密森、德瑪麗亞、M.海澤、C.奧爾登伯格、R.塞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