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書法傢。字崇如,號石庵、青原,山東諸城人。乾隆十六年(1751)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後升翰林院侍講。不久因受父親連累,奪官下獄。事解後,歷任吏、禮、兵部尚書。嘉慶二年(1797)授體仁閣大學士,卒後贈太子太保,諡文清。著有《劉文清詩集》。

  劉墉書法初從趙孟輵、董其昌入手,又喜好蘇軾的筆意,曾潛心研習《閣帖》,對唐、宋諸傢並六朝碑版無不臨習。擅長楷書、行書,同時也能寫榜書和小楷。他喜用硬筆短毫,書法豐腴淳厚、落落落大度,體現瞭他一生的襟度。劉墉一生書法曾經數度變化,年輕時珠圓玉潤,中年筆力雄健,到晚年則趨於平淡。對他的書法有肉多骨少的看法,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精華蘊蓄,勁氣內斂,有綿裡藏針的妙處。其書法理論,散見於他的《學書偶成》詩30首中。劉墉書法與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稱為清四大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