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渠

  中國現代雕塑傢。1904年10月1日生於安徽省蕭縣。1920年考入北京美術專科學校,後轉入該校大學部學習油畫。1928年赴法國留學,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雕塑系學習。在法學習期間,劉開渠曾與呂斯百、常書鴻等人發起組織中國留法法藝術研究會,以撰文、譯文和發表作品,向國內介紹歐洲的繪畫和雕塑。1933年夏回國,9月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雕塑系主任。1934年受抗日救亡運動的鼓舞,創作瞭反映抗日戰爭的巨型雕塑《一·二八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遷往湖南沅陵,後又輾轉於貴州、四川,於1938年到達成都。在成都與文學傢趙其文、陳翔鶴、周文、蕭軍和李劼人等於1939年組織中華文藝抗戰協會成都分會,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在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他堅持雕塑創作,並親自翻制石膏模型和鑄銅,完成瞭一系列紀念像。重要的有:《王銘章騎馬銅像》(1943)、《川軍抗日英雄紀念像》、《孫中山先生坐像》(1944)、《李傢鈺騎馬銅像》(1945)和表現工人、農民生活的《工農之傢》巨型浮雕等作品。1946年,在上海參加反饑餓、反內戰鬥爭。1949年9月,任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51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今浙江美術學院)院長。1953年,調入北京,參加並領導瞭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工作,任設計處處長和雕塑組組長:與其他雕塑傢共同設計,並於1953~1958年親自創作完成主體浮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見彩圖),以及《支援前線》和《歡迎解放軍》。1959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美術館館長。50~60年代,他先後完成瞭《毛澤東主席像》、《工農紅軍像》,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全集》、《斯大林選集》等書封面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浮雕像等。1976年以後,他又創作瞭《周恩來總理像》、《蕭友梅紀念像》、《蔡元培紀念像》和《婦女胸像》等。1982年,任全國城市雕塑規劃組組長。1984年被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之一《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中國現代) 劉開渠

《婦女胸像》

  劉開渠的雕塑在西洋寫實雕塑的基礎上,繼承中國傳統雕塑簡練、單純及線畫的表現方法,形成瞭獨特的風格。其作品寫實,手法細膩、嚴謹,結構、解剖準確。

  劉開渠曾任中國美術傢協會副主席,當選為第1、2、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5屆全國政協委員、第7屆全國政協常委。先後編撰出版有《中國古代雕塑集》、《劉開渠雕塑選集》、《劉開渠美術論文集》、《劉開渠雕塑集》。

  

參考書目

 紀宇:《雕塑大師劉開渠》,山東美術出版社,濟南,1984。

 崔開宏、劉米娜:《雕塑傢劉開渠》,湖南美術出版社,長沙,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