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

  中國現代書法傢。原名以霖,號散之,筆名散耳、左耳、聾叟、江上老人、半殘老人。1898年11月20日生於安徽省和縣烏江鄉,1989年12月6日卒於江蘇省南京市。早年從張青甫學工筆人物畫,16歲拜範培開為師學書法,20歲隨張張栗庵習詩古文辭,30歲後又從黃賓虹學畫。曾任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畫師、南京市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傢協會名譽理事、書協江蘇分會名譽主席。工詩、善畫山水。其畫筆致渾厚,情韻縹緲,與書法相頡頏。其書法初學楷書,仿臨唐碑,後受碑學影響,改學包世臣執筆懸腕之法,於《張猛龍碑》、《賈使君碑》、《嵩高靈廟碑》、《張黑女碑》、《崔敬邕碑》以及《爨龍顏碑》、《爨寶子碑》等用功甚多。其後由魏入漢,臨寫《禮器碑》、《張遷碑》、《孔廟碑》、《衡方碑》、《乙瑛碑》、《曹全碑》諸碑,轉而又返歸唐代碑版,規摹顏真卿、柳公權、李邕以及楊凝式諸人法度,始得雄厚樸茂之氣。30歲以後學行書,由米芾入手,旁涉趙孟罓、董其昌、王鐸等歷代名傢,博采眾長,取精用宏,書風為之一變。60歲以後縱筆作草書,以王羲之為宗,懷素為體,參合祝允明、董其昌、王鐸諸人的筆勢,錯綜變化,又以繪畫的方法寫字,計白當黑,虛實多變,精積力久,遂以圓轉深雅、奇逸流暢而自成格局。晚年傷指,改用三指執筆法,老辣文章,更見霸才。書法理論淺近明白,散見於詩文序跋之中,大都是闡發先賢成說,力倡先入後出,師古人更師造化、重參悟以及書畫同源。尤重執筆,認為執筆以中鋒為上,平腕堅筆,乃是中鋒。用筆則推崇黃賓虹的五要(留、圓、平、重、雅)、五忌(尖、滑、扁、輕、俗)的理論。主張書畫並運,互為影響,共暢機趣。1981年曾在南京舉辦林散之書畫展覽。出版有《江上詩存》、《林散之詩書畫選集》和《林散之書畫集》、《林散之書法選集》等。

行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