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子手段,主要是電視、錄影方法來製作影片的技術。

  磁帶錄影機發明之前,記錄和再現活動影像主要依賴感光膠片。1956年,美國安培公司研製成功瞭最初的實用廣播磁帶錄影機,用磁帶來記錄圖像。這種磁性錄影技術後來發展成為用途極為廣泛的影像記錄技術,並且在許多方面滲透到電影技術之中,甚至參加和分擔瞭原來專用膠片的電影製片工作。

  磁性錄影和磁性錄音有些相似。但它的資訊記錄容量卻高達磁性錄音的百百倍以上。視頻信號頻帶寬為5兆赫上下,記錄這種信息時需要極高的掃描速度。錄像機絕大部分都采用將磁頭裝在高速旋轉的磁頭鼓上和常速行走的磁帶接觸的掃描方式。在開始的大約20年左右的時間,廣播錄像機幾乎都用2英寸寬的磁帶,磁鼓裝有4 個磁頭,在磁帶上作橫向掃描,每個磁頭每次掃出的磁跡僅記錄1/16場信號,磁頭磁帶相對速度約為每秒38米,磁帶本身速度為每秒38厘米左右,機器復雜、笨重、昂貴、消耗大,每秒耗帶量約為190平方厘米。之後磁性記錄材料不斷改進,並在提高磁性能、降低顆粒度的基礎上,縮小瞭磁頭隙縫、縮短瞭記錄波長,從而降低瞭磁頭與磁帶的相對速度。同時,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校正量比較大的數字式時基校正器的使用,解決瞭速度不勻、磁帶縱向伸縮等原因造成的磁跡不均勻而導致的時基問題。70年代後期出現瞭斜掃描(或稱螺旋掃描)1英寸磁帶錄像機。磁頭磁帶相對速度降為每秒24米左右,設備結構簡化瞭,耗帶量約為每秒60平方厘米,然而卻保有同樣高的圖像質量水平。由於采用斜掃描,磁跡長,一個磁頭掃描一場信號的磁跡,因此很容易做到靜幀、快放、慢放和倒放,圖像搜索方便,克服瞭2英寸磁帶錄像機的編輯困難問題。1英寸錄像機較為簡單、輕便和便宜,已基本上取代瞭2英寸錄像機,並且為擴大錄像節目制作提供瞭廣泛的可能性。它的便攜型錄像機重量僅有幾千克,可用電池操作,為外景和現場拍攝創造瞭條件。

  利用磁帶制作節目有許多優點,如拍攝後可以立即觀看效果、磁帶可以反復利用、可以多機同時拍攝、在拍攝時可利用監視器從多處監視等,而且錄像磁帶不需洗印,省掉洗印的設備、時間、工料,縮短制作周期並能徹底消除對環境的污染。

  錄像帶可以錄有類似膠片片邊號碼的時間和控制碼,它既可在屏幕上顯示,又可用機器自動辨認,便於檢索和控制,因此錄像制作可以采用高效的電子編輯方法。

  錄像使用的是電信號,有利於再加工甚至再創作。例如圖像變色、改變圖像中某一指定部分、加入或去掉某一部分或某種信息等。電視錄像中廣泛采用色鍵法來作影像合成特技,如將在藍(也可以用其他顏色)幕前的表演做為前景拍攝下來,同時再拍下背景圖像,合成時前景中的藍色部分被自動切換到背景部分,因此前後景得以合成。此外,用數字特技可將圖像數字分解為許多像素,然後再按一定規律或程序組合,可以得到隨心所欲的各種三維圖形變化。計算機圖形法的發展為利用計算機處理甚至產生圖像創造瞭條件,電子影像的創作可能性往往超過瞭人的想像力。

  電視錄像的這些特點,使電影和電視工作者產生瞭用錄像方法制作電影的電子電影制片術的概念。即用電影的習慣方式、手法以及口味,用錄像的技術和手段來拍攝和制作節目,然後在大屏幕投影電視上映示,或者用“磁轉膠”技術(見影視影像轉換)轉為影片在影院放映。這種方法受標準電視制度的信息容量限制,其產品質量比用膠片拍攝的低。然而水平掃描行數在1千線以上的“高清晰度”電視的圖像質量已和35毫米電影翻底拷貝接近,將是未來電子電影制片的主要手段。

  在一些過去通常利用16毫米影片制作節目的領域中已廣泛采用瞭錄像技術。60年代末,研制成功斜掃描的3/4 英寸磁帶錄像機,它壓縮瞭信號帶寬並采用瞭彩色下置記錄方式,即把電視信號中的原來在頻譜高端的色度信號放置到亮度信號的低端以下記錄。它的磁頭磁帶相對速度下降到每秒10米左右。磁帶消耗量約為每秒18平方厘米。這種機器用兩個磁頭,磁帶裝在插盒裡,操作時無需穿帶,甚為方便。由於機器輕便、價廉,所以許多常用16毫米影片的部門,如宣傳、教育、培訓、科研部門等,也逐漸采用盒式錄像機來制作節目。因為它輕便、靈活,特別適用於現場拍攝和新聞采訪,記錄的材料立即可用,所以,新聞采訪大都用它取代瞭16毫米影片。

  70年代中期開始大量生產民用1/2英寸磁帶盒式錄像機。它的基本構造和3/4英寸機器大體相同,也采用瞭彩色下置記錄方式。為瞭進一步提高記錄密度、降低耗帶量,取消瞭原來錄像帶為隔離相鄰磁跡、防止串擾的保護帶,采用瞭相鄰磁跡用不同方位角磁頭錄還和相鄰行移相或反相的方法來消除串擾。這種錄像機的磁頭磁帶相對速度約為每秒5.8米或4.8米左右,帶速在每秒2.4 厘米以下,為瞭延長錄還時間,有的錄像機一盒磁帶可以錄8小時節目,耗帶量小到每秒1.4平方厘米。1/2英寸錄像機,價格低廉,耗帶省,適於傢庭使用,已逐漸普及。傢用錄像機的普及,極大地增加瞭電影節目錄像帶的發行量,使這種錄像帶的轉錄復制成瞭世界上各電影洗印部門的一項重要業務。盒式錄像帶檢索方便,各種資料檔案部門開始將電影資料轉為盒式磁帶,提供借閱者觀看。

  錄像時可以同時記錄聲音,錄像機器一般裝有固定的錄還音磁頭,錄像帶走帶時可在邊緣記錄下一至數條聲跡。然而,由於1/2英寸磁帶錄像機的帶速已低達每秒2厘米甚至更低,無法保證聲音的頻響和信噪比。因此後來1/2英寸錄像機研制瞭在旋轉磁頭鼓上用同一視頻磁頭或單獨磁頭錄還音,將聲音載頻安插在圖像頻譜的間隙處。因此使傢用錄像機的音質達到瞭高保真水平。

  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研制成功瞭數字錄像機,圖像處理技術日趨完善,高清晰度電視即將成為現實,集成電路超大規模發展,這些都為電子電影制片的進一步實現創造瞭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