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營電影企業。前身是一傢電影器材製造公司,經營“三友式”有聲電影錄音放音設備,辦理各種電機工程的設備,主要經營人是司徒逸民、龔毓珂、馬德建等。1934年夏司徒慧敏爭取瞭其堂兄司徒逸民等人的合作,在當時左翼文化工作者參與下,“電通”由器材公司改組為製片公司,夏衍、田漢等領導公司的電影創作,司徒慧敏擔任攝影場主任,各創作部門配備瞭一批左翼和進步的藝術工作者。如,編導方面有袁牧之、應雲衛、許幸之、孫師毅,表演方面有陳波兒、王人美、施超、周伯勳、王瑩、蔡若虹、、吳湄,攝影方面有吳印咸、吳蔚雲、楊霽明、馮四知,動畫方面有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音樂方面有聶耳、呂驥、賀綠汀,美工方面有張雲喬等。共拍攝瞭4部優秀影片,袁牧之編劇、應雲衛導演的《桃李劫》(1934);田漢編寫故事、夏衍改編為攝制臺本、許幸之導演的《風雲兒女》(1935);夏衍編劇、司徒慧敏導演的《自由神》(1935);袁牧之編導的《都市風光》(1935)。這4部影片,揭露瞭當時的社會現實和人民群眾的悲慘生活,宣傳瞭抗日救亡運動,在當時產生瞭廣泛的社會影響。其中一些充滿革命激情的歌曲,如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等,激發瞭千百萬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而鬥爭的熱情。1935年9月由於南京國民黨政府的政治迫害和經濟困難等原因而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