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莫臥兒王朝(1526~1858)的宮廷細密畫。屬於波斯-印度繪畫體系。莫臥兒帝國的創始者巴佈林及其繼承者們,大都愛好文藝,獎勵藝術,從波斯召來許多著名建築師和畫傢,在宮廷中任職。因此波斯風格的繪畫,在莫臥兒王朝表現得異常突出。隨著印度本土固有傳統和西方繪畫的影響和彼此融合,真正的莫臥兒細密畫開始形成,不斷發展,成為該時期最為風行的宮廷繪畫。藏於拉哈爾博物館的《建造宮殿》、《情話》、《梳妝女》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臥兒細密畫由興起、繁盛到衰落,大致可分分為由6個國王名字命名的巴佈爾-胡馬雍時期,阿克巴-賈漢季時期和沙·賈汗-奧朗則佈時期。

《建造宮殿》

  巴佈爾-胡馬雍時期 巴佈爾是一位頗有藝術修養的人物,熱衷於繪畫藝術,還在伊朗時,便對波斯著名畫傢畢在德的繪畫贊賞不已,對於波斯細密畫寄予很大關心,因當時忙於鞏固帝國王基,尚無暇培植。第二代帝王胡馬雍,因部下叛亂,曾在波斯的宮廷裡暫時避難,得與當時活動於波斯王宮的細密畫大師相識,當其返國復位時,便將大不裡士派的畫傢們延聘到印度,設置瞭細密畫室。這些波斯畫傢不僅對於波斯傳統的細密畫的創作,而且對於培養印度畫傢和印度-波斯式細密畫的完成作出瞭重要貢獻。《阿米爾·罕札傳奇》插圖和其他單幅的細密畫是此時期的代表作品。

《情話》

  阿克巴-賈漢季時期 阿克巴時期,畫傢創作條件和待遇進一步得到提高,興建瞭大型圖書館,珍藏阿克巴本人收集的大量波斯文學插圖。他的宮廷中曾聚集著大批畫傢,其中雖有不少波斯人,但印度人已占半數以上,他們互相學習借鑒,印度本土固有的繪畫傳統也逐漸滲透到宮廷繪畫中來,加之當時西方繪畫的傳入和影響,故在阿克巴時期,已逐漸擺脫瞭胡馬雍時期的印度-波斯式的折衷畫風,正式確立瞭具有印度氣質的獨特樣式──莫臥兒細密畫。這種嶄新的畫風,從構圖設色到題材內容都有其鮮明的特征。例如建築物和器具的配置,人物的穿插佈局,抽象山嶽的表現等,雖大致承襲波斯細密畫的傳統,但畫風卻全然不同,建築物充分獲得具有遠近關系的立體效果,對周圍景色及背景的處理也與波斯的純裝飾手法不同,註重將實景描寫安排在前面,背景重視運用濃淡烘托表現真實感和蒼茫沉鬱的情調,人物和動物的刻畫,則追求逼真傳神。該時期的繪畫,除瞭大量的抄本插圖外,作為單幅欣賞的大構圖獨立繪畫也開始受到重視。代表作品有《阿克巴本紀》等插圖。

《梳妝女》

  莫臥兒細密畫在賈漢季時期達到瞭鼎盛期。這位帝王本人喜好繪畫,精於鑒賞,熟曉歐洲藝術。他和他父親一樣,熱情扶植和保護優秀畫傢,在自然主義描繪方面,賈漢季時期則遠遠超過阿克巴時期,這是透露著冷靜的觀察精神和優美細膩的感受相糅合的畫風。因此,若與阿克巴時期深受寵愛的歷史題材畫相比,此時則特別喜好宮廷儀式、日常生活和風土人情等場面,肖像畫和花鳥畫也是當時宮廷所熱衷的題材。這些作品的技法更加完善純熟,勾線簡潔洗練,設色細膩工致,整個畫面總是洋溢著自然主義的抒情基調。人物肖像畫方面,在賈汗季的倡導影響下,取得瞭很大成就,往往通過面部表情的刻畫,力求揭示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和心理活動。當時肖像畫的繪制基本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將人物安排在特定的環境中,如狩獵、宴飲或朝覲等場合,使人物和周圍的景物和活動結合起來;其一是單獨表現大幅獨立人像,以昭示其地位身份和性格特征。此外,當時還有一種特殊形式的肖像畫,即表現所謂戀愛場面的畫法。據說阿佈爾·哈桑是當時宮廷中最著名的肖像畫傢。與肖像畫盛行的同時,花鳥畫在賈汗爾時期繁榮起來,畫傢們把經過誇張的鳥獸或花木安排在前景,背後則襯以抒情般的大自然風光,使畫面呈現一種獨特的氣氛,這種現實與非現實奇妙感受的融合,構成瞭莫臥兒花鳥畫的藝術特色。此外,當時還流行一種所謂“色地花鳥”的表現手法,即在單色平塗背景上、精微刻畫主體形象,使主題鮮明突出。

  沙·賈汗-奧朗則佈時期 莫臥兒細密畫在經過賈汗季時期的高峰之後,便開始趨於衰落。沙·賈汗雖然也喜愛繪制肖像畫,但遠不及其父輩那樣熱情支持,所繪作品大多程式化,刻意追求表面的華麗和細部的精美,缺乏生氣與活力,有創造性的作品日益減少。隨著奧朗則佈的即位,由於國勢極度衰微,加之國王本人性格殘暴,宮廷畫傢相繼被逐,莫臥兒細密畫也就急劇衰落下來。

  

參考書目

 W.G.Archer,Indiɑn Miniɑtures,Greenwich,1960.